一塊布,手感如何?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如何讓客戶直觀體驗?在柯橋輕紡城,有一群人做了一件讓別人看起來很傻的事情。前不久,輕紡城50位布商以眾籌的形式,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布碼頭”。
“布碼頭”是專業的紡織品O2O展貿服務平臺,由“冠南集團”等50家紡織企業眾籌發起,大家既出資,又出產品,在線上建一個“布碼頭”云紡織平臺,為采供樣雙方提供一個線上對接交流、在線交易、商品管理,并延伸至移動端;線下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實體的常年展館,由專業團隊運營。目前,已收集時尚面料6萬款,計劃今年底前在韓國、土耳其、巴西、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率先建立展館。
前不久,輕紡城市場商會會長座談會上,會長們對“布碼頭”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大家認為,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紡織品展示貿易服務,將高效改良紡織品交易環節,幫助紡織企業在全球化布局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發展最佳貿易伙伴,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完善與健全。
臨安商會會長曹天龍,擁有多家窗簾窗紗門市部。他表示,“布碼頭”這種O2O模式,是一種創新,大家抱團做,可以讓布商省心省錢,做好劃行歸市及其他配套服務,等于是在國外開了輕紡城分市場,將大大有利于柯橋紡織品走出去。
“錦隆燙金”是“布碼頭”的首批會員,公司將在“布碼頭”上展示2000款產品。負責人何文質表示,眾籌遵從的是公平、共享、共贏的互聯網精神,自己將成為“互聯網+紡織品”的第一批受益者。
傳統紡織品國際貿易,要么通過紡博會,要么通過網上貿易。但由于展覽活動次數有限,接觸面相對較窄,而又由于紡織品是非標產品,選購常常需要借助手感,單純的網上貿易有一定局限性,很難把量做大。因此,近年來,輕紡城不少紡織企業致力于探索打開國際市場的最有效模式。然而,一家企業往往獨木難成林。
采訪中,不少布商表示,以眾籌的形式,把資金的優勢和產品優勢集聚起來,花小錢,辦大事,相當于在全球各地設立了輕紡城的分市場,不但可以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喝上“互聯網+紡織品”的頭口水,還可以打響輕紡城區域品牌。
“冠南集團”是“布碼頭”平臺的具體搭建者。負責人蔡少雄稱,希望通過“布碼頭”這個項目,推動紡織產業鏈的發展,發揮良好的社會效益,最終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