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的店一天差不多發兩三百張竹涼席,最旺季時一天可發1 000多張。每天各個快遞公司的車都會來收件,比較方便。不過,按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村里現有的倉庫肯定不夠用,倉儲估計會成為大問題。”淘寶街的網店經營者華永樂不無憂慮。
依托當地豐富的竹、茶等土特產資源,培斜村從2010年開始發展電子商務,以免店租、統一免費倉儲、實體店加網店經營等扶持措施吸引電商集聚。至目前,村里的淘寶街一共集聚淘寶實體店20多家、網店1 10多家,從業人員200多人,銷售產品涉及竹涼席、茶葉、工藝品、服裝、食品等;去年實現銷售額近9000萬元,成為閩西乃至全省規模最大、電商最集中的“淘寶村”之一。
隨著培斜“淘寶村”的壯大,原本困擾農村電商發展的快遞問題迎刃而解。培斜村支書華錦先介紹,保守統計,村里的網店每年發出的快件都在100萬件以上。因為量大,雖然村子離龍巖城區有20公里遠,但順豐、申通、天天、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都主動找上門來,每天派專人專車收件。像業務較多的申通快遞每天要跑村里收件兩三趟,而且由于業務量不斷增加,收件的車輛也從最初的面包車換成大貨車。郵政部門還牽頭在村里設立物流之家,供快遞公司工作人員休息、交流。“而且,物流公司在運價方面都給了不少優惠,在快遞這一方面已不存在問題了。”
在華錦先看來,村里電商發展的一個隱憂越來越明顯。“你看,我們拿出兩層樓共3000多平方米的地方給網店做發貨前的檢查場所和倉儲之用,但現在已經明顯不夠用了。”華錦先指著村里的公共免費倉儲場所告訴記者,這么大點的地方,實際只能滿足4家網店的倉儲之需。另外,大家的貨都堆在一起,誰家的少了都不知道。
華錦先說,村里本就有限的土地主要用來建設竹席加工廠和配套新村建設,以前沒有倉儲用地的規劃,更沒想到電商發展得這么迅速。“村里正在規劃利用自用地建設新的、更大的倉儲場所。”
當地政府已注意到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倉儲問題。目前,新羅區正在培斜村邊上規劃建設總占地面積510多畝的原尚物流園項目,項目主體主要包括新建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冷藏中心和批發展示中心等。項目建成后,培斜“淘寶村”近水樓臺,或將借此突破電商發展倉儲瓶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村電商倉儲問題,非培斜村或新羅區獨有。發展農村電商,是適應“互聯網+”時代,促進農產品、土特產品銷售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而倉儲是發展電商的必備要素,各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此應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