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起源:
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于2012年11月27日上線,京東商城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向京東的合作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京東當時供應商超過1萬家,此舉的目的是通過提供融資支持,幫助供應商加快資金流轉。2012年底,京東已累計融資15億美元,從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業務。
京東的金融服務包括B2B和B2C兩部分。其中,B2B部分對供應商提供融資和投資服務。融資包括:訂單融資、入庫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委托貸款融資;投資包括:協同投資信托計劃、資產包轉移計劃等。在這些融資中,京東商城扮演供應商與銀行之間的授信角色,而資金的發放由銀行來完成。其中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30%。
二、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與阿里小貸的對比:
京東與阿里已從電商用戶爭奪戰上升到兩者供應鏈的戰爭。
貸款年化利率:
京東商城投融資管理部經理黃俊透露,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30%。這比阿里小貸的年化利率更低,目前,阿里信用貸款額度為5萬—100萬元,日利率在0.05%至0.06%之間。參照0.05%日息計算,阿里金融提供的信用貸款年化利率最低應為18%。
阿里小貸情況:
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并坐擁7億注冊用戶后,阿里巴巴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創造了“小貸+平臺”的融資模式。阿里小貸主要為淘寶和天貓用戶提供“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兩項業務(可以對比京東供應鏈金融提供的貸款及投資服務)。截至2012年年中,阿里小貸放貸資金累計已超過260億元,為13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將阿里小貸業務向除溫州以外的江、浙、滬地區B2B普通會員開放。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好生意。”商派CEO李鐘偉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小企業的融資是剛性需求。阿里小貸的成功已被證實,京東的未來也很可期。”
三、對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誤解與京東回應:
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上線,就被外界質疑“搶占小商家利潤”。對此一直處于低調狀態的京東商城在2012年12月初對外接受媒體采訪,強調京東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是利用京東的規模和信用幫助供應商從銀行獲得資金,并不占用供應商資金。
關于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誤解:
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網CEO卜廣齊日前與媒體溝通時表示,京東目前金融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要求供應商放賬給京東,然后再給供應商貸款。
“道理很簡單,今天京東壓住上游供應商1個月、甚至3個月的賬期,然后京東又貸款給別人,這不是很奇怪嗎?就像我把你的手機拿來,你要我歸還的時候,我說行,但你得給我500元錢。”卜廣齊認為,京東商城的做法會吃掉供應商的利潤,而并非一個共贏的思維。
京東對供應鏈金融的解讀:
劉長宏強調京東供應鏈金融“并不占用供應商”資金,“京東只是一個變相擔保的作用。京東采用了與銀行合作的模式,用信用及應收賬款為抵押,讓供應商能夠獲得銀行貸款從而縮短賬期。
“供貨商與京東商城完成商品交易后,憑借雙方交易金額,可以在銀行得到相應的資金。”劉長宏說,而當供貨商的毛利能夠覆蓋拿到資金的利息時,供貨商就會愿意去做這件事情。
四、京東供應鏈金融,試水小貸公司
2013年9月下旬,上海市嘉定區金融服務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百度和京東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是同一批次,上海市金融辦已經正式聯合審批通過。
但是,互聯網金融并沒有那么簡單。多位P2P網貸公司CEO表示,互聯網金融現在只是處于一個很淺的層次。金融經營的是風險,涉及安全、準入門檻高等多方面問題,監管層會通過牌照、備付金、準備金等形式進行嚴格的監管。
對于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商涉足金融,業內早有共識,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對交易數據的掌控和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如果它要做大,資金將會面臨巨大壓力,這可能是小貸公司沒辦法滿足的。因為小貸公司還是會有一個重要的限制,雖然有杠桿,可以向銀行貸款,但還是需要依靠自有資金。”
2013年12月,京東上線一金融服務,供應商3分鐘內即可融資到賬,快于線下融資服務。該人士表示,初期該業務將僅針對供應商,但明年京東有希望將該服務拓展至第三方開放平臺的賣家,未來甚至會覆蓋到個人融資業務。
五、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暫時成績
2014年1月29日消息,京東供應鏈金融貸款規模在1月份再創新高,已經超過10億。
2013年12月初,京東金融的第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京保貝”才正式上線。負責該業務的京東供應鏈金融部總監王琳表示,2014年整個“京保貝”將保持月度復合增長率30%-50%。對于這一規模,王琳表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