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永恒利益的追求,讓亞馬遜和天貓這對競爭對手約到了一起。
??亞馬遜中國日前宣布,正式進駐中國最大的B2C平臺天貓,主推“進口直采”商品,其中約1/4為亞馬遜獨有,目標中高端消費人群。初期以食品、酒水為主,后期會逐漸拓展到鞋、箱包、家居日用、3C和母嬰等類目,逐步覆蓋超過2000多個國際品牌。
??據悉,亞馬遜中國的“進口直采”模式是由亞馬遜自營團隊向海外品牌直接采購,盡量壓縮海外經銷環節。未來基于消費者的反饋,亞馬遜旗艦店內的國際品牌及可選商品將會不斷增加。
??“在天貓開設旗艦店,可以提供更廣泛和多樣化的渠道,讓消費者享受到來自亞馬遜中國原汁原味的海外直采選品,感受到亞馬遜國際選品所帶來的品質生活。”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如是詮釋亞馬遜牽手天貓的意圖。
??天貓國際招商負責人蓁芯則表示:“亞馬遜的加入給天貓帶來更加豐富的國際商品,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購遍全球。”
??自去年以來,亞馬遜加快了進軍中國的步伐,與阿里巴巴展開正面交鋒,包括2014年“雙十一”之后面向中國市場發起首屆“黑色星期五”海外購物節,以及嘗試海淘“中文化”,推出“海外購”服務等。這表明,在進入中國市場十余年之后,一直不溫不火的亞馬遜開始對這個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傾注更多的熱情。
??盡管亞馬遜有著優良的基因,但業界依然擔心,已經被中國本土電商超越太多的亞馬遜,能否在異國他鄉壓過“地頭蛇”。
??艱難的中國路
??對亞馬遜而言,進駐中國的這些年,多少有些令人神傷。
??2004年8月,當時亞馬遜斥資7500萬美元,從雷軍和陳年的手中接盤卓越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彼時,淘寶才一歲半蹣跚學步,在中關村(000931,股吧)賣電腦配件的京東剛剛啟動在線銷售業務。
??10年過去之后,作為全球電商平臺中的領頭羊,亞馬遜在中國多年的發展很難與其國際地位相匹配。亞馬遜中國一整年的銷售額不及阿里巴巴公布的“雙十一”的成交額。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字,2014年第三季度,亞馬遜在中國電商排名僅第7位,不但遜于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甚至遠遠低于國美在線、1號店等電商。
??正是因為這樣殘酷的現狀,亞馬遜一直想方設法謀求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2013年6月,有消息稱,亞馬遜全球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負責人曾推動中國區負責人與天貓高層密會溝通,主要內容是探討亞馬遜與天貓合作及進駐的可能性,當時說此一合作由亞馬遜全球直接溝通,總部牽頭洽談此事,意味著亞馬遜全球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知情人士表示,此事當時由亞馬遜CEO貝佐斯親自推動,可見亞馬遜對于中國市場的足夠重視。不過,該傳言并沒有后文。
??而在此次進駐天貓之前,亞馬遜去年就在天貓開設了名為“Kindle官方旗艦店”的品牌店,售賣Kindle系列電子書閱讀器、平板等產品。但因為品類稀少,Kindle官方旗艦店對亞馬遜的品牌沒有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
??亞馬遜多方努力,無疑是希望在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阿里巴巴的規模遠超亞馬遜在中國的份額,其網站覆蓋將近80%的中國人口,亞馬遜的滲透率只有10%。對亞馬遜來說,加入天貓可以使其面向更多的中國顧客,在更大的平臺上研究他們的消費習慣。更為重要的是,天貓平臺海量的流量優勢,是亞馬遜可望而不可即的。借助天貓的高流量,亞馬遜可以事半功倍地推廣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有分析人士還指出,一些海外品牌一方面希望把亞馬遜作為入華的首選平臺;另一方面也知道天貓擁有極強的流量優勢。未來會有更多品牌商選擇入駐亞馬遜及其天貓旗艦店。這對于亞馬遜而言,搶先一步在天貓搭建起海淘平臺,也是極大的利好。
??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是,去年9月,阿里巴巴掌門人馬云在紐交所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排除會和亞馬遜設立合資公司。此后,亞馬遜股價當天上漲2%。由此不難看出,業界對于亞馬遜牽手阿里巴巴相當期待。
??天貓的算盤
??站在天貓的立場,對于亞馬遜貼過來的“熱臉”,也沒有理由拒之千里之外。
??去年2月,阿里巴巴上線了天貓國際,正式開啟海外購戰略。不過,阿里進軍海淘有點姍姍來遲。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自2012年以來,內地注冊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已經超過2000家,順豐速運、中外運在內的物流公司都尋求在跨境電商市場占得一席之地。正是因為阿里并未搶占先機,天貓國際未能一炮而紅。
??上線10個月后,數據供應商Alexa Internet的數據顯示,天貓國際的受歡迎度在近3500家網站中只排在第311位。不僅如此,數字營銷機構Web Presence in China的首席執行長庫克表示,天貓國際上約70%的商鋪“幾乎沒有成交量”。此后,天貓國際公布了經營數據,卻涉及增長率和個別店鋪的營業額,因此也被外界質疑避重就輕。
??天貓國際的真實運營情況或許只有當事方自己心知肚明,但引入亞馬遜對于前者來說無疑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利好。
??對年輕的天貓國際來說,海淘的海量商品并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招商的,這也會讓其吸引力大打折扣。而亞馬遜到來之后,母嬰、食品、玩具,以及廚具類的商品可立即豐富起來,對消費者的黏性也會越強。另一方面,亞馬遜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上具有國內外其他B2C網站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天貓國際在與之合作中能夠學習到全球供應鏈的管理模式,為自己初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相對于國內的海淘電商,亞馬遜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眾多品牌商家的授權。”易觀王小星表示,“授權”意味著產品是正品,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務,加上其在國內龐大的倉庫和快速物流,天貓國際會因亞馬遜的到來增加自身在海淘大戰中的分量。
??叵測的未來
??盡管看上去亞馬遜和天貓各取所需,但外界對這對“敵人”的握手還有著諸多質疑。
??亞馬遜目前在天貓旗艦店所推出的商品類別比較有限,不僅如此,天貓旗艦店在價格上高于亞馬遜官方網站。偏高的價格表明了亞馬遜將競爭中所產生的費用轉嫁到了顧客身上。現實情況是,亞馬遜要和其他商戶一樣給付天貓費用,包括傭金和技術服務費用。而如果亞馬遜需要占據有利的銷售位置,還要另外給付費用。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別人地盤上做生意產生的額外的費用最后都由消費者買單。那么,亞馬遜天貓旗艦店在商品類別和價格上沒有多大的優勢。
??另一方面,亞馬遜天貓旗艦店新增業務中的相當部分客戶可能是亞馬遜中國的老客戶,由此形成左右手互搏的局面,實際增加銷售不如預期。一旦培養起消費者從天貓購買商品的習慣,勢必對自己的官網形成嚴重的分流作用。相當于把自己的流量控制權拱手讓給天貓,并弱化自己品牌價值。對于亞馬遜來說,其野心自然并不僅僅是為了在天貓賣幾件商品,增加自己營業額這么簡單。而想借天貓來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最后很有可能為他人做嫁衣裳——天貓憑借亞馬遜吸引了高端客戶,亞馬遜自己官網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更讓亞馬遜難堪的還在于,和自己的競爭對手握手言歡,某種程度上的低姿態或許會打擊進駐亞馬遜商家的信心,這種深遠的影響并非一時能夠消解的。
??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如果單純完全兩個業務模式相同的企業合作,很容易產生“我如果增加的話,可能對你就是減少”。亞馬遜是國際性的企業,阿里巴巴現在也是第二大互聯網企業,雙方都很強勢。如果不能形成一定的妥協,能夠把雙方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他們合作前景也是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