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來臨,毫無疑問將成為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各大電商也興奮地迎接銷售熱潮。然而面對“雙11”,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購物時要更加理性。
成交額有望再創新高
2012年的191億元,2013年的350億元,再到去年的571億元,自阿里巴巴推出“雙11”購物節以來,成交額每年水漲船高,讓每年的這一天成了中國網絡購物的標志性節日。IDC研究經理張亞男分析認為,今年“雙11”單日,阿里巴巴交易額保守估計將接近820億元,包裹數量將接近 3.6億個。
記者獲悉,今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囊括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西蘭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個海外品牌,此外,還將以俄羅斯、西班牙、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家與地區為主,帶領“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商品走出去。
家電巨頭蓄足力氣也要分一杯羹。“雙11”期間,蘇寧將在全國各大城市的1600多家門店設置蘇寧天貓綜合服務臺,為天貓用戶提供手機和數碼產品等的便捷檢修、售后保養等服務。另一家電巨頭國美電器的大小家電、手機等促銷力度不止5折,同時消費者在國美在線購物將享3萬個免單,最高可免5000元。
電商巨頭唱“對臺戲”
以往消費者戲稱“雙11,一臺戲”,今年電商火拼的硝煙真的彌漫到了大舞臺上。阿里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分別于昨晚舉辦了兩臺晚會,由天貓打造的“天貓雙11狂歡夜”拉上了名導馮小剛;京東主辦的“11·11‘京’喜夜”大型競歌晚會也開唱了,通過微信“搖一搖”向消費者送紅包。
“兩大電商巨頭打明星牌大唱“對臺戲”,在創新之余也不乏針鋒相對之意,”深圳某電商人士如此認為。事實上,兩家巨頭場下的商戰也在不斷升級。日前,京東與阿里之間就“雙11”期間是否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的話題“開撕”,雖然目前未出定論,但在阿里入股蘇寧后,在家電、3C領域必然要進一步有所建樹;而京東第三方平臺日益壯大,尤其是服裝品類增速迅猛,直接推進到阿里的發家地,已是“針尖對麥芒”。
為保證“雙11”當天能夠順暢地完成支付,支付寶日前推出了“天貓雙11充值支付寶抽紅包”活動。據分析,今年“雙11”支付的支撐能力將達到6萬筆/秒,該活動的目的在于減輕銀行系統壓力,鼓勵用戶首先為支付寶充值,保證消費者快速順暢支付。
消費者趨向理性消費
然而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電商之間如何競爭、勝負誰屬并不在他們的關心范圍之內。作為每年“雙11”交易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多位深圳市民向記者表示,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可比“打嘴仗”要實在。
“頂多只當新聞看看,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哪家價格更優惠。”深圳市民陳小姐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標準的“剁手黨”,她的購物車中已加入的貨品已達數十種,大大小小加起來總價接近一萬元。“只等時間一到就下單。”陳小姐認為自己今年的購物攻略更為理性,“再便宜的東西,自己用不到也是浪費。”陳小姐說。
市民小王則在今年選擇了不行動。他說,每年圖便宜買了很多東西,等過后想想,很多都是沒必要的東西,結果便宜買個貴。事實上,伴隨著““雙11””狂歡而來的是超高的退貨率。去年就曾曝出某女裝品牌在“雙11”之后的一個月內,退貨率高達64%的消息,而某男裝品牌的退貨率則高達38%。有分析人士指出,退貨率飆升的原因之一除了商品期望不符,與買家的沖動消費也有很大關系。
對此,網易有錢理財專家表示,為防止沖動消費,網購族可從以下措施入手:一是提前根據自身需求,列出購物清單并制定預算;二是在購物過程中要堅持記賬,知曉每一筆花銷,合理管理個人資產;三是合理利用紅包、購物券等優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