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M、ZARA、NEWLOOK等零售巨鱷紛紛入駐淘寶、天貓,投進阿里懷抱占領網鋪“陣地”。受電商沖擊影響,傳統零售大牌紛紛嘗試打通O2O商業模式,似乎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淘品牌也不愿錯過這場商業模式轉型的盛宴,茵曼、韓都衣舍、斯伯帝卡、裂帛、初語等的眾多淘品牌紛紛開設線下實體店,從網鋪開始嘗試落地,在O2O狂潮中奮勇“逆戰”,但租金高企、管理硬化、營銷模式亟待轉化,各種問題迎面而來。淘品牌開實體店,是否意味著就是死路一條?
淘品牌紛紛試水線下為哪般?
近年來,電商迅猛發展,令人瞠目結舌。去年“雙十一”天貓350億的成交額,還讓人記憶猶新,作為淘寶平臺的佼佼者,淘品牌更是賺得盆滿缽滿。然而,這些淘品牌看似“躺著就能掙錢”,實際上真是風光無限嗎?
答案是否定的。國內的電商環境已經從藍海漸漸進入紅海階級。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國內電商企業數量達到大約29000家,今年預計將大幅增長到大概34000家;而個人網店數量由于競爭過于激烈,生存艱難,2012年開始數量已經開始下滑。
其次,電商運營成本增加。不像前幾年,天貓不再用資金流量優惠助推淘品牌無憂大促,現在天貓更偏向于扶持傳統品牌商,而取消了對淘品牌的扶持政策;而淘寶推出的焦點推廣位每天廣告費用達10萬元以上,這些都導致了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再者,傳統品牌進軍線上打壓電商,則讓淘品牌腹背受敵。去年雙十一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商家中,九家是傳統企業的網上旗艦店;而在2012年雙十一電商大戰中,男裝板塊則成了GXG和杰克瓊斯的主場秀,淘品牌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的對手從消費者手里撈金。傳統品牌在線上的勢力對單純的淘品牌構成的威脅可見一斑。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線上的覆蓋面小于線下,所以淘品牌如果最終想做成一個品牌的話,必須開拓線下的市場。消費者有和零售品牌面對面的訴求,如果線下開實體店的話有助于貼近消費者,從而增加消費粘度。可見,鋪設線下渠道,完善O2O閉環,無疑是淘品牌打通線上線下模式的必經之路。
在被前后夾擊的情況下,淘品牌不得不開始另辟蹊徑,尋求出路。于是,包括茵曼、韓都衣舍、斯伯帝卡、裂帛、初語等的眾多淘品牌紛紛開設線下實體店,增加線下銷售經驗,提升品牌形象。此外,據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初,麥考林開了406家實體店,夢芭莎19家,珂蘭鉆石23家,鉆石小鳥12家,蘭繆3家。
線下之路危機四伏
然而,淘品牌線下之路卻沒有傳統品牌線上之路走得順利。有業內人士分析,傳統品牌由于在線下積累了較好的品牌效應,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如果其開出網店,并打出一個合適的價格,那很容易贏得交易。而網絡品牌的供應鏈不如傳統品牌,所以在線下價格戰方面不具備優勢,其賴以生存的高性價比將受到挑戰。
正如業內人士擔心的一樣,渠道難以把控、實體店租金貴都是難啃卻必須啃的硬骨頭。沒有任何實體店運作經驗的淘品牌,線下之路可謂摸石頭過河,危機四伏,淘品牌碰壁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著名服飾淘品牌茵曼就遭遇重大挫折。在開展促銷活動時,線下渠道溝通不暢,線上貨品和價格靈活,但是線下加盟商配合度不高。在2012年,茵曼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達到了3億人民幣,但線下貢獻甚微。
而淘品牌的價格低,溢價能力弱的特點也使其在昂貴的實體店租金下背負巨大壓力。來自福建的淘品牌歐倫堡在全國布局了十幾家門店,卻都集中在了二三線城市,對一線城市望而卻步。而且,傳統品牌實力雄厚,在線上宣傳出手闊氣,如駱駝服飾去年為雙十一一天的促銷費用就達到600萬。相比之下,線下實體店的運營成本和宣傳費用對于很多淘品牌來說可謂奢侈。
淘品牌實體店的生存狀況堪憂。茵曼在2013年開始專注線上,而放棄線下拓展。無獨有偶,麥考林直營店急劇縮水,而麥包包則公開表示短期內不再提線下業務。淘品牌從集體開實體店到集體推出線下業務,劇情峰回路轉,令人唏噓不已。
淘品牌落地應“三思而后行”
眾所周知,淘品牌開實體店,如何應付租金是一大難題,這也是歐倫堡就回避一線城市開拓的重要原因。這時,瞄準這一商機的地產開發商,搭起了一道聯姻的橋梁。例如,佛山創意產業園提供的淘品牌免租方案。
據了解,佛山創意產業園以“免租分成”的形式,引入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知名品牌在園區開設實體店,通過“免租”、“無物流”、“無流量廣告”、“業態符合”、“集體營銷”等特點,助推淘品牌一把。這樣的聯盟,對淘品牌而言是一種福音,但也是杯水車薪!
廣佛智城電商總監龔海表示,淘品牌在線下開實體店將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管理和營銷兩方面。首先,從互聯網模式到線下零售模式,商品的成列和布局將大不相同。原來互聯網店面的美化是圖片美化,而實體店店面是立體的空間美化,對打造能力的要求不一樣。其次,線上是跨區域營銷,不受位置影響,覆蓋面廣,而線下實體店只能對周邊商圈進行營銷,這就意味著實體店需要一定線下營銷能力,如捆綁銷售和節假日促銷。
龔海認為,線下開實體店是淘品牌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商業本質包括售先、售中和售后服務等體驗,僅僅線上的價格和圖片是不夠的。而要想完整實現商業閉環,電子商務必須回歸商業。他建議,綜合類的、品類豐富、并具有陳列性的品牌比較適合在線下開實體店,如沒有達到要求的淘品牌應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