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日前透露,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達8.1萬億元人民幣。按規劃,到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將達18萬億元。管理咨詢公司貝恩發布報告稱,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銷售額今年有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平均增長率為71%,而美國為13%。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也顯示,截至2013年6月,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B2B交易額達3.4萬億,同比增長15.25%。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542億元,同比增長47.3%。
我國電子商務的井噴式發展與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普及不無關系。目前我國網民規模接近6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成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動力。電子商務也憑借著在消費領域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不斷涌現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成為了推動消費的有效途徑,電子商務發展的早期,更多的是起到對線下消費的一個分流作用。但是隨著這一產業的成熟,電子商務模式也從對線下的分流逐漸變為對線下的補充,帶動了居民消費從線下向線上遷移。有機構預測,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銷售額十年內有望占到總零售額的一半。
當然,電商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從網絡購物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網絡支付潛藏風險,網購賬戶盜刷時有發生。有數據顯示,網絡犯罪一年給中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90億元,僅釣魚網站這一項帶來的損失就將近300億元。
不僅如此,貨不對板、商品質量參差不齊也嚴重影響網購信心。2013年上半年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41360起,在投訴問題上,售后服務、退款問題、虛假促銷、退換貨物、質量問題、網絡售假等成為網絡購物的詬病,如何凈化網購環境,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電商之間價格戰不斷,如何實現良性競爭,構建電子商務健康的生態環境也需要從業者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