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唯品會登陸紐交所,發行價只有6.5美元,而如今股價飆升至36.56美元,并且連續兩季度實現盈利,市值高達18.49億美元。當國內電商“十電九虧”為盈利受困之際,唯品會一鳴驚人,創造了電商快速盈利的奇跡。準確地說,唯品會只是鉆了服裝行業的一個空子:清理庫存。
唯品會銷售名品,限時搶購,贏就贏在兩個方面,一是毛利率高達23.4%,二是重復購買率超過70%。不過,就唯品會的商業模式來看,進入門檻很低,而可復制性很高。一家盈利,百家眼紅,一場哄搶名品特賣“大餅”的電商大戰如期而至,天貓、京東、當當等電商巨頭紛紛卷入這場混戰。
平臺電商圍獵服裝尾貨,唯品會還能繼續一花獨秀嗎?具體分析,唯品會正面臨三大危機:
其一、巨頭圍獵,輕松復制。唯品會的成功秘訣是擁有強勢品牌的資源支持和深度折扣的空間。對于天貓、京東、當當、亞馬遜等電商巨頭而言,這兩個要素都不是問題,根本不可能阻擋對手的進入。僅在本月,當當網“尾品匯”、京東“閃團”就高調開張,而天貓則明確宣布,今年的重點就是打造一個“品牌特賣平臺”。另外,凡客、亞馬遜也都將大舉進攻限時特賣市場。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平臺凝聚力,以及對強勢品牌的號召力,這幾家電商力推品牌特賣,風頭都大大超過唯品會。
其二、尾貨分流,品牌倒戈。服裝行業庫存高達數千億,服裝品牌商集體背負高庫存壓力,商家急于清理庫存,大型電商平臺加入尾貨潛,品牌商難免臨陣倒戈,轉投大型電商懷抱。面對眾多平臺商的攪局,唯品會對于品牌商的吸引力將被削弱,品牌特賣的大餐已非獨享,其毛利空間將大大壓縮。清理尾貨,品牌特賣,固然是一條長期的經營之道,但品牌商不但不會依賴于尾貨來生存,反而要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庫存。事實上,庫存危機高峰期已過,未來的尾貨利潤將逐漸降低。
其三、規模較小,難抗風浪。與大型電商平臺相比,唯品會的規模很小,不僅難以阻擋競爭對手的蜂擁而入,而且難以抗擊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天貓“品牌特賣”平臺將提供三個專屬,一是專屬頻道,二是專屬流量,三是專屬服務,在每一個關鍵節都切中了唯品會的要害。唯品會將面對京東、當當、天貓的長期對抗。作為垂直電商,唯品會處于半封閉狀態,而開放平臺則最符合在線零售規律。未來,唯品會將陷于兩難境地,一方面,買手制難敵平臺開放;另一方面,擴張為全品類銷售,則會付出很大代價。
中國服裝市場規模巨大,每年庫存約4千億左右,尾貨特賣大有可為。尾貨行業離天花板還早,但唯品會的好日子或許已經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