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放棄“豪賭”進軍電商 海印股份將上線電商平臺
電商雙11、雙12大促接踵而至,多家傳統零售商按捺不住了。前天,萬達掌門人王健林高調宣布,全新的萬達電商將在12月24日正式推出。無獨有偶,本地零售巨頭海印股份也同日宣布攜手聯通“觸電”,將在12月21日上線其電商平臺。然而,數據顯示,全國零售企業百強中已有近60家開展了電商業務,但運營情況均不理想。
萬達掌門人王健林11日表示,全新的萬達電商將在12月24日正式推出,“萬達電商絕對不會是淘寶,也不會是京東商城,而是完全結合自己特點的一種將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電子商務模式。”
而海印股份董事長邵建明介紹,將為海印的商戶免費提供一個線上平臺,涵蓋餐飲、數碼、布匹類、時尚類等多個領域,也只有海印的商戶才可以上線,未來有望囊括海印又一城的奢侈品牌。“平臺將以線上線下同價為賣點,同時海印股份還會對產品做擔保。”
現狀:
“觸電”者眾 成功者少
其實,萬達、海印“觸電”已屬后來者了。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零售企業百強中已有近60家開展了電商業務,包括王府井、新世界百貨、茂業百貨、廣百、友誼等一批百貨企業都推出了網購平臺,但因沒找到合適的模式,運營情況均不理想,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形象宣傳上。
此前,廣百股份CEO黃永志接受記者專訪時也提到,因為品牌和百貨的關系是聯營模式,實體百貨目前根本控制不了品牌的庫存,難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
即便如此,業內均認為實體零售商必須“觸電”。王健林強調,美國前十大電商和歐洲前十大電商全部是實體企業做的,中國之所以還沒有出現電子商務做得大的實體企業,是因為國內實體企業自己的服務終端和物流配送不發達,才給純電商帶來了機會。王健林認為,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不會有單純的電子商務公司和單純的實體企業,一定是相互融合。
邵建明也表示:“傳統零售業的業績肯定會被線上銷售分流,我們必須把流失的銷售額搶回來,保證商鋪的租金價值。”他表示,現在電商大多虧本,“但起碼我們在線下是盈利的,我們投資線上平臺不會為盈利而發愁”。
癥結:
缺互聯網思維 投入不夠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實體企業觸電罕見成功案例,關鍵就是不舍得投入,“實體店做電商,很多還缺乏互聯網思維。”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也認為,雖然百貨企業都在推網上銷售,但總體而言,其力度還是不夠大,心態上也不夠徹底,應該向國美、蘇寧學習。他建議,實體店觸網可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將會產生1+1>2的效果。
深圳逸馬國際顧問公司總裁馬瑞光分析稱,傳統零售往往會把電商部門設在市場部或營銷部下面,或者當作一種消化庫存和過季商品的渠道,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將傳統模式照搬到網絡上的套路,失敗是必然的。
鏈接
億元豪賭變玩笑
在去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王健林與馬云億元豪賭成為爆點:馬云說到2020年電商將取代實體零售占市場50%,王認為不可能,賭注一億元!時過一年,今年12月11日,王健林在“央視財經論壇”現場表示:“億元豪賭就此作罷!我和馬云很快就會合作!”王健林笑稱:“關于打賭,那是開玩笑的。”
太古地產總裁白德利:
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地價太高難以下手
近期,李嘉誠頻繁拋售內地商業物業,而太古地產(中國)行政總裁白德利日前則表示,看好中國內地商業地產市場。不過,對于廣州市場,白德利卻認為,廣州的寫字樓和酒店供應已經過剩。
作為英資老牌商業地產巨頭,太古地產進入中國市場超過十年,但從2002年在廣州買下了第一塊地,到2017年完成上海項目的最后一期建設,太古15年在中國才建成了5個項目。相比之下,萬達在中國一年竣工20個城市綜合體。“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慢。”日前,在太古地產于中國香港推出的白色圣誕市集活動上,白德利表示,不同于萬達的標準化模式,“我們不會單一地復制某一個模式到其他項目上。”
對于中國內地市場,白德利表示:“對于中國國內的零售市場我們非常樂觀。”白德利介紹說,太古地產的目標是繼續在內地選擇坐落優越地段、擁有長遠發展潛力同時地價合理的地塊。
不過,白德利也提到,太古地產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在于難以找到合適的地點和地價。“因為土地的價格不斷攀升,現在已經非常高了。”白德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