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明確表態反對價格戰的當當網CEO李國慶,這次卻主動拿起價格戰大棒,尋求逆襲。
“當當賬上還有13億元,所以不用省著花,而應該主動擴大市場份額。”近日,李國慶表示,此次價格戰的戰略目的就是“不讓對手休息”。
李國慶的“異常舉動”,緣于當當面臨的成長窘境——2010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后,在規模與盈利的平衡中偏向盈利至上的當當,多數時間保持盈利,但市場份額卻節節敗退。
痛定思痛后的李國慶可能明白了一個道理——價格戰不好,但不打不行。
突襲“修養生息”中的京東
今年以來,李國慶卻以價格戰殺手的身份活躍于電商江湖,本次“6·18”電商戰便是典型。
當當網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當當“6月逆襲戰”的作戰計劃——全月、全品類參與價格戰,由圖書、服裝(含尾品匯)兩大“尖刀”帶動美妝、3C家電、嬰童、日用百貨等全品類價格戰,促銷力度在“6·18”期間達到最大化。
對于當當由之前的反價格戰斗士轉變成如今的價格戰殺手的原因,上述負責人直言,主動挑起價格戰是當當網競爭戰略,以不讓對手休養生息,同時借機擴張戰略品類。
對此,李國慶曾詳述道:“以前我們是應戰方,是報復性還擊。從去年店慶月和‘雙十一’開始主動出擊。為什么主動出擊了?這就是戰略。”李國慶說,自從京東在2013年提出“修養生息”戰略后,并沒有像去年那樣高調展開價格戰。“我們發現競爭對手財力撐不住了,巨虧扛不住了,想休養生息,而我們就不讓對手休養生息,所以我們就進攻。”
不過,對于當當欲以價格戰痛打“修養生息”中的京東的做法,業內存在不少看淡的人士。
電商觀察員常亮對記者表示,“現在的電商平臺之爭處于相對僵持階段。各個平臺現在都會在自己主品類加力,附屬品類借力,那種用自己的劣勢打別人優勢的做法,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價格戰中,當當網在3C品類,先后發起 “開火”、“猛攻”、“火拼”等主題比價促銷措施,而京東的主力品類便是3C。
資深電商觀察家王利陽也對當當欲阻擊京東的做法,表示“不太看好”。他對記者表示,在電商平臺的戰爭中,當當和京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如2012年當當總營收為51.938億元,而京東為近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