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買衣服,在銀行工作的邵小姐有自己的挑選標準:一個,面料工藝要好,要有品質,不能是滿大街的大路貨;第二個,要有原創設計,不喜歡跟風和模仿;第三,價格要能承受,不要像國際一線奢侈大牌那么高高在上。
其實符合邵小姐要求的這類品牌,有一個專屬名詞叫“輕奢侈品”,在國際上,這種“輕奢侈品”在199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而眼下,“輕奢侈品”風已經卷入中國,在杭州商場出現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兩個月前,法國高端設計師品牌Roger Vivier低調落戶杭州大廈B座,并且占據了一個與Hermès、Cartier這些一線大牌面對面的好位置。
作為一個“輕奢侈品”的典型代表,這個來自巴黎的小眾奢華配飾品牌,在杭州并不為大眾所熟悉,但是開業以來,它的銷售業績卻一直沒有讓商場失望。
記者在店內看到,Roger Vivier以方形飾扣和Choc鞋跟為標志物,鮮艷的色彩和時尚的款式很討年輕女性的喜歡。
“我們和TOD’S是一個集團的,但是在國內沒有TOD’S的名氣那么大。”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TOD’S的鞋子比較休閑、舒適,RogerVivier則以女性的高跟鞋為主,風格更加時尚,舒適度也不錯,很多國外明星都喜歡我們家的鞋子、包包。”據她透露,雖然店內一直沒有做大的宣傳,但是銷售比較理想,不少喜歡這個牌子的客人都會慕名而來。
以Roger Vivier為代表的這股“輕奢侈品”風,已悄然成為杭州商場的下一個發力點。
這陣子,杭州大廈C座不少店鋪正在進行裝修、調整。據了解,大概到9、10月份,杭州大廈C座一樓將出現一批“輕奢侈品牌”,2、3樓層也將全部變成服裝類品牌,原有的家居類大牌將會調整至C座的4、5、6樓。
“輕奢侈品品牌的定位略低于奢侈品,價格更加合理,品牌本身比較好,也會吸引更年輕的客群。”杭州大廈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現代人的消費越來越理性,追求個性,“輕奢侈品”的引進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些客群的消費需求,同時,這些“輕奢侈”品牌本身設計出色、品質又好,雖然比較小眾但擁有穩定的客群,也能夠給商場帶來不錯的效益。
“像Roger Vivier是一個高端的設計師品牌,很名媛的感覺,很早之前我們就在接觸,希望有機會把這個牌子引入進來,但一直苦于沒有位置。恰逢之前Fendi調整到了別的鋪位,這個好位置就騰出來給了RogerVivier。”杭州大廈營業推廣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RogerVivier在國內不像TOD’S、Ferragamo有名,但它其實擁有很多粉絲,進駐杭州大廈兩個多月來,銷售一直很穩定。
搶占一線大牌鋪位
商場刮起“輕奢”風
強調品質和個性
“輕奢”瞄準小資白領錢包
實際上,杭州人對“輕奢侈品”的追捧并非剛開始,早些年,在湖濱銀泰一期(前身為湖濱名品街)引進的大批一線奢侈品大牌中,位于商場角落的一個“輕奢侈品”品牌Moncler,就以不俗的業績驚動了大家。這家以高檔羽絨服享譽全球的戶外運動裝備品牌,似乎從開業至今都未進行過自我宣傳,卻連續幾年出現了“夏天羽絨衣賣斷貨”的現象。
在杭州其他商場,“輕奢侈品”更多的是以“買手店”、“集合店”的形式“試水”杭州市場。比如囊括有Alexander Wang、Commedes Garcons、Y’s、Moncler等品牌的Shine*;擁有Barbara Bui、Class Roberto Cavalli、Missoni等品牌的CO11;以及集結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Ann Demeulemeester、Commedes Garcons、Alexander Mc Queen、NINARICCI、Stella Mc Cartney等品牌的I.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