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步內衣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鹽步代表企業:奧麗儂、新怡、美思、締妒、依黛麗等悉數亮相2018SIUF深圳內衣展。有著30多年發展歷史的鹽步內衣集群,有“中國時尚品牌內衣之都”之稱。2017年度行業整體處于動蕩期,鹽步集群仍保持穩中增長。2017年10月鹽步內衣協會發布的《鹽步內衣指數》顯示,鹽步內衣已成長為響亮的區域品牌,年產量超4000萬打,區域品牌估值65.86億元,在全國產業區域品牌百強排名第65位,是國家質監總局認定的全國內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對此,“鹽步內衣整體上升”的趨勢離不開企業群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創新,集群優勢凸顯。我們正通過科技創新,構建系統的創新研發體系。”南海區鹽步內衣行業協會會長何炳祥曾公開對媒體表態。
點評:
鹽步內衣集群是國內渠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業集群,未來會面臨產銷分離兩極化的挑戰。原因在于,國內內衣市場格局基本形成,比如以國內一線品牌愛慕、安莉芳、曼妮芬為代表的企業,占據了商場、Shopping Mall等一線優質資源。震蕩調整時期,品牌企業沖刺的最后窗口期,沖不上去則有可能墜落。
近年來,消費市場向上有一線大牌盤踞,向下則有性價比品牌或新零售創牌分食,鹽步很多企業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未來鹽步企業一定會面臨:“銷售或生產”的難題。
預計許多企業會強化生產,加強供應鏈改革,強化工廠模式。產業集群應當引導向行業兩極化、生產垂直化、以及渠道直營化、連鎖化方向涌動,否則前景堪憂。
因此鹽步內衣企業集群如何布局渠道顯得尤為重要。
中山內衣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小欖內衣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于2007年被授予“中國內衣名鎮”稱號,這標志著小欖作為一個內衣產業集群得到了行業管理機構的認可,且具備了全國性影響力。說到小欖內衣,不得不提到小欖的內褲。小欖內褲產品堪稱世界第一,中國內褲消費產品中75%來自小欖,可見小欖盒裝內褲世界首屈一指。小欖知名品牌繁多,健將、百花鳥、阿諾帕瑪、汶鋒、冠禹、寶路易、芭蒂歐等,其中健將已經成為是中國第一的內褲品牌。小欖內衣產業的發展其實很多方面更勝一籌,龐大的內褲產量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點評:
一直以來政府的引導意識不錯,中山小欖內衣集群的整體環境不錯。實際上,該集群也面臨同鹽步內衣集群相似難題,面臨“產銷分離”的趨勢。很多內褲企業已經開始布局電商,爆品模式、產銷分離的趨勢已經讓小欖許多企業開始根據自身優勢回歸本質。
但總體而言,在中山小欖內衣集群中,以消費者為中心時代的來臨決定了有些性價比高的、具備市場占有率的企業,依然能夠很好適應當下市場發展,以健將為代表的品牌企業,另外,還有一些產品定位精品以品質取勝的企業也會有發展空間。
生產“智”造一定是中山小欖集群發展的根本。
專注生產型內褲企業,也有機會成為行業獨角獸。
汕頭內衣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內衣而聞名的汕頭陳店鎮也在前不久的《人民日報》公布的2017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中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企鎮,列位385名。據了解,聞名遐邇的陳店擁有企業、作坊2100多家,其中規模化企業72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漢亨、永嘉、彩婷、宏杰、彩虹、奧絲藍黛、卡杜夫、百勝、多姿多彩等企業聞名遐邇,業內久負盛名。
點評:
汕頭內衣集群一直以來物美價廉著稱,成本控制是集群最大優勢,最大的危機在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性引導和扶植。許多企業已經面臨招工難、產業配套水平有待提高、環保環境等要求逐步提高等壓力,同時也面臨同業同質競爭等問題,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差。
政府應當采取適當的政策或者扶植手段,引導整個集群競爭環境向積極、健康方向發展。這也是汕頭企業期待走出來,也是汕頭企業參展的重要原因。
汕頭產業集群市場占據是我們國內的內衣連鎖企業的極大份額,在行業中的地位仍不容小覷。
晉江泳裝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晉江是全國泳裝產業的發源地,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今,產業經歷了一次次的產品演變革新,形成產業集聚,使產業鏈不斷完善優化。2017年9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外公布,正式授予晉江市“中國泳裝產業名城”稱號。業內人士指出,對于晉江泳裝產業而言,這是開響打造產業、區域品牌的第一槍,行業將迎來發展的全新起點。
晉江泳裝產業是全國產業鏈配套齊全的產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泳裝產業基地。作為中國品牌之都,晉江品牌發展意識強,不僅是全國最大的體育運動品牌、休閑男裝品牌基地,也是國內泳裝品牌集中地,涌現出如浩沙、勁派、勁峰、七彩狐、天資、號手、利碧興等知名品牌和企業,也為此番拿下“中國泳裝產業名城”添色。
點評:
晉江泳裝對于內衣行業是個新的品類,需要一定融合時間。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從以前對內衣不講究沒有品牌意識、沒有產品意識,所以說泳裝品類,除了在商場有銷售之外,也會慢慢地下沉到其他實體店。
互補品類,渠道增長空間點,但需要時間被消費者認可。
深圳內衣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深圳內衣,領舞全國”。安莉芳、維珍妮、匯潔、都市麗人等行業龍頭集聚深圳,引領行業發展。2016年,深圳內衣行業產值從10年前50億元增長至450億元,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近4年來,約有40家內衣企業在深圳設立總部。深圳的一線內衣品牌占據六成以上的國內市場,意味著每10件品牌內衣里有6件來自深圳。同年,深圳內衣成為工信部認定的首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范區,也是全國紡織服裝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區域品牌。
點評:
近幾年,深圳成為全國內衣行業品牌集聚優勢最為明顯,產業集中度最高,產業配套最為完善的內衣發展高地。深圳內衣的強勁發展勢頭,引發了深圳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吸引眾多企業到深圳設立品牌總部。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產業集群的創新與跨界基因根植在產品、營銷、面料、設計各個方面,一時間對周邊形成強有力的虹吸效應。
超一線城市的機遇與危機同樣存在,高企的成本讓傳統的內衣產業可望而不可及,企業不得要領鎩羽而歸亦有之,融入創新、敢于創新是企業領袖們應當在深圳必修的重要課程。
長樂花邊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欣美、鮮花、天陽、中發、華宇、興隆等上游優秀企業攜新品亮相2018深圳內衣展,上游企業參展占比越來越高。長樂花邊集群是內衣產業的上游緊密合作集群之一。2013年12月,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邊分會掛牌成立,并落戶國內花邊產業重點產業集群——福建長樂。隨著針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花邊市場需求的擴大,我國花邊行業發展迅速,規模已經占到世界的60%以上。近年來,長樂在棉紡、化纖、花邊產業方面的快速發展,在當前紡織行業整體發展放緩的局面下,長樂紡織仍然能保持15%的增長速度,在國內產業集群中并不多見。
點評:
長樂花邊是整個內衣供應鏈的上游。近些年來,作為上游花邊企業,越來越考究企業的創新能力,長樂集群由于過去幾年企業不斷的快速復制和發展,加上發展環境和扶植政策過度寬松,導致集群企業近趨飽和,加上中間商賺差價,信息不透明,導致集群進入瓶頸,競爭加劇。
近幾年來生產產業鏈條協同化發展,上下游直接建立聯系的趨勢凸顯。要打破之前快速復制遺留的同質化嚴重瓶頸,需要企業加強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以及對應市場競爭的能力。根據自身優勢,在花邊行業內部細分垂直化運作,是中小型企業應當選擇的道路。
山東針織產業集群
基本情況:
山東針織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一定水平和規模的產品系列,建立了合理的生產布局。早在80年代初開始迅速發展,針織業主要分布于山東、煙臺、濰坊、濟南和臨沂等市。受日韓出口不暢貿易影響,以膠東半島生產企業為主要動力源頭。在針織品外銷、品種開發以及企業管理等很多方面,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以青島即發集團、濟南元首等企業為首在原料與生產方面相比寧波等其他同類集群獨居鰲頭。
點評:
山東省紡織產業集群整體規模大,其典型特征表現為:產業鏈較為完整,區 際分工明顯,專業市場依托相關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依托新的地域空間——特色工業園區。長期以來,山東針織品對國外依賴度較高,尤其日本市場,近幾年,受到日本經濟波動影響,出口單價的下降,帶來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企業紛紛開始試水國內市場,由于企業自身開發設計、營銷能力滯后、品牌宣傳以及市場運作相較南方產業集群處于劣勢。作為內衣產業新型補充補充類品類,山東針織業集群絕對是亟需開發的一塊新大陸,可充分發揮南北優勢互補。圣泉、凱撒、紅妮、邦特、大統、聯潤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試譬如深圳內衣展這樣的平臺沖破該發展痛點。
山東產業集群以膠東半島等地的產業集中地為主動力。近幾年來,該區域企業具有自身設計能力與品牌的大企業比較有限,使得整個產業群帶有輪軸式產業集群的痕跡。義烏無縫內衣集群
基本情況:
金華義烏無縫內衣集群,被稱為“中國無縫針織內衣名城”是義烏的又一城市名片。自1998年義烏第一個無縫內衣廠怡婷針織建立以來,經過數年的發展,義烏已經擁有無縫機超過6000臺,占國內織機的80%,世界織機的五分之一,設備檔次最為先進,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無縫內衣生產基地,產品出口幾十個國家。在國內市場,無縫內衣也以貼身、舒適的特點,迅速成為內衣行業的重要分支。有媒體報道稱:目前義烏無縫內衣生產企業超過600家,其中規上模的企業120多家,年銷售額超千萬元的有22家。值得一提的是,在義烏的帶動下,其周邊的東陽內衣發展很良好。博尼、躍嘉、榮利、萬羽、水中花、伊谷坊等當地企業也將在今年SIUF深圳內衣展亮相。
點評:
無縫內衣是一個新興產業,和前幾年相比,利潤下滑非常明顯。進入該行業的企業起點相對高,不少企業投資過千萬,發展速度受前幾年影響相對過快,義烏無縫內衣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也存在同質化發展的問題,企業發展不穩又過于著急收回高額成本導致長期無序競爭,從而引起利潤越來越低。另外,近幾年用功成本大幅增加、原料輔料等生產物料價格上漲、加之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造成不必要浪費也拉低了產品以及其附加值。據統計義烏地區99%的出口產品為加工貼牌,自有品牌占有率極低。
開發新興市場,提升OEM企業避險能力。另外,走品牌化道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才是該產業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