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類萌動
近兩屆展會,泳衣、打底衫、襪子、毛巾等小品類產品是一個活躍和萌動的版塊,而且不乏亮點。以往排除在內衣之外的這些品類,如今想搭內衣展的便車,說明它們看到了市場需求。我們知道,傳統的商業渠道中,單一內衣品牌一般無法進入商場和Shoping mall的核心區域,因為坪效比低。坪效比低的原因又是因為品類單一,款式少,顧客的購買率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的品牌專賣店和專柜越來越注重貨品的豐富性。這樣一來,和內衣相關聯的小品類商品就被更多地引入內衣賣場。小品類商品因為單價低,不容易支撐銷售坪效,所以,搭著內衣賣是不錯的渠道。將來的內衣專營店,人們將會看到更加豐富的小品類商品。以前井水不犯河水的非同類品牌,現在成了上下游買賣關系。小品類品牌參加內衣展,就是想尋找內衣的貼牌客戶。從展會的角度看,未來的專業內衣展,即使定位為品牌內衣展,也不能局限于只有品牌內衣企業參加的游戲,而應該是上下游產業鏈中更多企業一起參與的游戲,展會逐步由單一品牌展向品牌生態展轉變。品牌參展,就不局限于招加盟代理商,而有可能是尋求上下游合作。這一趨勢也許是未來專業展會的發展趨勢,是深圳內衣展的“延展”方向。
“小”品牌塌陷
本屆內衣展與上屆相比沒有擴館,總展場面積相等,但展覽收益卻小幅增長10%左右。增長不是因為提價,而是因為有效展位更滿當,“水分”更少了。雖有增長,但退展率也很高,特別是中小品牌。這讓組委會在補缺上花費了不少工夫。
小品牌的塌陷式退展,和大品牌的積極跟進形成了鮮明對比。本屆展會,安莉芳、愛慕、曼妮芬、華歌爾四大一線品牌齊齊亮相,而且動作都不小,愛慕占據開幕大秀,安莉芳主推泳裝秀,曼妮芬獨享閉幕大秀,華歌爾則新老品牌同上陣,這在往屆還沒有出現過。
目前,小品牌受到三重擠壓:一者經濟形勢低迷,消費市場不旺;二者傳統商業模式漸趨式微,渠道拓展受阻;三者馬太效應漸顯,大品牌擠占市場份額。擠出效應來得如此之快,讓人感覺一轉眼物是人非。一批中小品牌似乎昨天還風生水起,今天突然不知道該如何走了。
小微企業到底怎么了,就連國家層面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何幫助小微企業脫困,看來不但是行業難題,也是國家難題。一般看來,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大。但從根本上看,商業模式跟不上時代發展腳步,缺乏核心競爭力也許才是最致命的。
“小”勢力崛起
本屆展會新增了一個獨立設計師版塊,這是一個小亮點。該版塊由來自荷蘭、法國、意大利、哥倫比亞、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獨立設計師原創作品展構成,集中展示設計師原創產品。新版塊雖小,勢力雖小,但絕不應該輕視。透過他們,似乎看到了中國內衣業未來的希望。
下一個時代,特別是80、90、00后成為主力消費群體后,絕對是一個追求個性的時代。追求個性,意味著要有更多的原創產品去滿足這些需求。無論電子商務再怎么紅火,總得要那么多原創產品設計、制作出來才行,所以,未來,原創才是王道。
內衣(文胸)是西方舶來品,中國內衣工業興起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基本上還處于比葫蘆畫瓢的階段。要想從內衣制造大國向內衣品牌強國邁進,必須要加強原創設計,只有原創,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隨著市場需要、行業需要的增強,更多的內衣原創設計師將會崛起,真正的設計師品牌也會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設計師和設計師品牌參展,也許會成為未來展會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