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藝術領域規模最大、享譽最高的盛事之一——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于日前在江蘇南通開幕。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陸善文表示,承辦此次纖維藝術展,旨在更好地保護南通近代工業的歷史遺存,同時通過發展創意產業來推動南通傳統工業的轉型。
據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介紹,1996年以前,世界纖維藝術的中心位于瑞士洛桑,其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2000年,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牽頭,國際纖維藝術界權威與領軍人士聚會北京,發表“北京宣言”,決定將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移至中國各地城市輪流舉辦,從此世界纖維藝術中心轉移至中國。
現在,“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已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由經文化部審批同意的城市作為展年主辦單位。自2000年以來,雙年展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舉辦了6屆,已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纖維藝術盛會,在國際藝術界享有很高的藝術聲譽,塑造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品牌。
此次舉辦纖維藝術雙年展的南通,是中國的紡織之鄉,有近千年的植棉歷史和紡織傳統,藍印花布、刺繡、扎染、緙絲等眾多民間傳統纖維技藝名揚海內外。南通曾誕生了近代中國第一家紗廠、第一所紡織學校,開啟了獨領風騷的百年纖維工業文明。
不過,隨著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南通的紡織工業曾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近年來,南通的紡織企業逐漸開始重視創意產業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通過技術改造、創意植入、產權保護和品牌提升等多種途徑,使傳統工業展現出新的生機。
南通凱盛家紡董事長秦瑞崗認為,家紡業已經邁進創意時代,不論是面料、造型、花色,還是品牌推廣、銷售模式,只有與眾不同,才能把握市場。
受到版權保護的花色和圖案的設計,不僅大大增加了家紡產品的附加值,而且在市場中逐漸形成了以花色和圖案設計為主導的新型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圍繞南通家紡的創意產業已超過50億元。南通的家紡設計師們遠赴德法國、意大利等地參觀學習,德國法蘭克福家紡展幾乎成為每年必去的地方。
據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長陳亮介紹,南通的紡織業已由原來的紡紗、織布,轉變為現在以家紡產品交易為核心的產業鏈集群,南通的志浩、疊石橋兩大家紡城,每年創造500億產銷售額,占國內40%的市場,帶動家紡產品設計、生產、包裝等行業20萬人就業,使南通成為目前國內最大、世界第三大家紡產品交易市場。
而據兩大家紡城版權保護辦公室的不完全統計,南通家紡行業的版權申報每年都達到上千項,這有力地提升了南通紡織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據承辦此次雙年展的南通國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雙年展落戶之地南通唐閘地區,是南通近代工業發展的重鎮,在國內較早形成了齊全的輕紡產業集群,其近代工業遺存和歷史街區風貌保留仍較完整。借雙年展之機,唐閘地區也將重新打造成為創意產業園區,使南通在保護近代工業遺址的同時,能夠將老鎮和老產業升級為手工藝術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