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巧手經濟”,傳承弘揚民族文化,解決少數民族婦女就業問題,是市政協委員、融水苗族自治縣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姚麗翠最關注的問題。
“不長樹的山不算青山,不會刺繡的女子不算苗家女。”姚麗翠告訴記者,苗族文化源遠流長,但沒有自己的文字,苗族文化主要通過服飾上的刺繡展現。過去,苗家女子刺繡做衣是自給自足,是傳統;現在,隨著人們進城務工成為潮流,買成衣是日常,刺繡手工藝人逐漸減少,刺繡技藝瀕臨失傳。
這讓酷愛民族刺繡文化的姚麗翠急在心上,為此她花了半年時間,走訪調研了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最終整理提出了《關于支持少數民族發展刺繡產業實現巧手經濟助脫貧的建議》。
“融水縣目前從事苗族服裝制作經營的企業共有22家,但是熟悉刺繡制作的婦女年齡普遍偏大,并且刺繡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模式。”姚麗翠詳細分析了融水刺繡產業的發展現狀,并表示刺繡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它不僅能讓刺繡再次煥發生機,幫助更多少數民族婦女實現居家就業,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還能結合“文化+旅游”模式,傳承民族文化,助力精準脫貧。
姚麗翠建議,政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資金支持,扶持融水縣刺繡產業發展;不斷加大少數民族婦女就業培訓力度,讓其快速融入社會;開設刺繡課程,讓更多婦女重拾針線,用巧手脫貧;積極引進有影響力的企業與本地刺繡公司合作,培育、開拓國內外刺繡市場,傳承弘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