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數以百計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是支撐這一行業穩步發展的堅實基礎。為了繼續推動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健康發展,2018年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需要多方驅動來提升其發展層級。
縱觀我國一些發展成熟的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地,無不是以創新、科技、品牌、綠色、服務等幾大驅動力來推動集群經濟的升級發展和地區社會進步,而這也正是持續改善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實現集群主要價值環節提升的有效手段。
驅動力之1
創新引領
創新一直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集群的創新驅動方面,要加強投入,促進共性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擴散應用。要集合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多方面力量,解決集群共性技術的瓶頸問題,為提高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營造優越的發展環境。
作為中國時尚的策源地的廣東省,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卜小強介紹,廣東紡織服裝產業以創新為基礎,以廣東服裝服飾博覽會以及廣東時裝周為載體,實現了產業向更高層次的轉型升級。“創新是紡織服裝行業轉型發展的主旋律。創新是多元化的,包括設計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以及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產業上下游融合發展創新。”卜小強談道。
此外,擁有38個專業市場、4000多個品牌的湖南株洲蘆淞,也正在深入實施以創新為核心內容的轉型升級。目前,蘆淞從事研發設計、營運營銷、生產加工、洗水、物流等各類從業人員達20萬人,年成交額超過500億元。未來,為了實現從“百億集群”向“千億集群”邁進,蘆淞服飾產業將促進產業發展模式由數量增長和價格競爭向研發設計、品牌創新轉變,將原來的生產加工優勢向自主研發優勢轉型、從貼牌生產向原創品牌轉型;發掘和培養一批新銳設計師,吸納和扶持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企業,打造蘆淞時尚生態圈。
驅動力之2
科技助力
在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過程中,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關鍵,必須鼓勵企業引進智能化裝備,來實現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帶動產業集群提升其價值平臺,不斷朝價值鏈兩端升級。
以江蘇沭陽為例,沭陽不僅率先在全國規劃建設了首家智能針織產業園,還初步形成了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其中,嘉德纖維、邦源紡織、月源纖維三家企業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定為包覆紗加工貿易單耗標準的起草制定單位,沭陽經開區相繼獲批“中國包覆紗產業基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作為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區,產業承載平臺日趨成熟。全縣包覆紗先進生產設備超過4800臺(套),占全國同類設備總量的21%以上,是全國包覆紗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包覆紗產業基地。
此外,沭陽已承載各類項目754個,用工13.8萬人,建成包覆紗、針織毛衣、提花遮光窗簾布等15個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綜合競爭力逐年攀升,躋身“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榜”,還先后獲批了紡織纖維新材料、裝備制造和軟件等四大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并通過了“江蘇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的驗收。
“我們在發展紡織產業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設備的智能化、國際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沭陽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主任魏偉表示,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將按照“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要求,以技術創新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在針織產業的融合。
驅動力之3
品牌戰略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只停留在加工生產階段,而想要獲取更多的產品附加值,更好地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并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在品牌上做文章。
說到品牌,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女裝聚集地深圳龍華大浪。在大浪時尚小鎮核心區,如今已經集聚了瑪絲菲爾、影兒、卡爾丹頓、梵思諾、歌力思等22家國內外知名服裝企業,188家服裝企業及時尚配套企業進駐,形成了以服裝產業為核心,集產、學、研、游、商、品牌孵化、行業管理、市場營銷為一體的時尚創意產業聚集區。2016年區域產值接近400億元,其中核心區產值(銷售額)突破67.4億元,建成后核心區預計年產值(銷售額)將超過500億元,產能占深圳市30%,成為時尚創意產業聚集、企業總部匯聚的“時尚硅谷”。
未來,大浪時尚小鎮將重點引進時尚創意總部企業,打造高水平的產業孵化器和公共服務平臺,吸引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入駐,匯集各類時尚元素,鞏固“全國女裝看深圳,深圳女裝看大浪”的產業格局。
此外,作為服裝重鎮的虎門,同樣也在以品牌化的發展模式驅動產業集群的不斷轉型升級。通過多年的打造,如今虎門已經擁有了以純、紐方、奧麗、子非魚、木棉道、Zimple、意澳、卡曼等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并獲得了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閑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范地區、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地區、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發展服務優秀獎、廣東休閑服裝國際采購中心等一系列榮譽,成為轉型升級的新時期里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的優秀代表。
驅動力之4
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作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著力點之一,不僅為紡織行業今后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將是紡織行業“十三五”發展的重點。對于產業集群而言,綠色發展之路也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積極統籌產業集群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紡織印染業,是柯橋的工業經濟支柱和“名片”,隨著產能過剩的尷尬和生態發展的需要,柯橋印染業一直都在進行“自我刮骨療傷”。通過“停產整治一批、整改提升一批、集聚一批”,柯橋向“低、小、散”印染企業“亮劍”,朝“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行業頂端進軍,實現印染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變革“闖關”。
目前,集聚區內第三批17只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提升區內的50家企業,已經全部完成整治提升;退出區內46家印染企業預計到今年農歷年底前全部關停,到時,全區印染企業將整合集聚到100家左右。全力推進的藍印時尚小鎮建設,已成功列入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培育名單。
與5年前相比,柯橋紡織印染行業已脫胎換骨:重點印染企業中CAD技術普及率達100%,現有印染設備中6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20家紡織印染企業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產能1/3的柯橋區印染業,在經歷重新洗牌后,迅速以“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產業定位,重新站在了國際競技場的最前沿。
驅動力之5
服務平臺
對于一個產業集群而言,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至關重要,不僅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交流溝通、協調關系、行業自律以及代表企業與政府溝通等方面的作用,還要從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研發與技術咨詢服務、設計、網絡信息服務、人才培訓、市場營銷、金融服務等角度加強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公共服務平臺的公共資源支撐作用,為集群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017年,定位為“全球針紡原材料集散中心”、“服裝研展商貿中心和企業總部基地”的濮院輕紡城正式開業,為加速濮院專業市場的提檔升級,加快推進濮院產業鏈進一步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功能設計突破傳統市場只是貨品批發的單一功能,拿出大量空間用來做功能配套和服務配套。”濮院輕紡城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阿旭介紹道。
“如今的濮院,已形成了紡紗、編織、印染、后整理、輔料、機械制造、檢驗檢測、包裝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能迅速、有效地嫁接大服裝產業。正是看準這一點,濮院輕紡城將全面整合現有優質資源,著力打通原有產業鏈,實現區域產業協同制造和提檔升級,為濮院針紡行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輕紡城就像個轉型發動機,不僅是商品交易場地,而且是信息交流總部。”鄭阿旭說。
同樣,在虎門,服務平臺的打造也是集群發展的重要基石。不久前,虎門啟動了互利服裝供應鏈服務平臺,集成包括服裝原創版權交易中心、面輔料廠家直供超市、設計師走廊、服裝產業共享服務平臺運營中心、全球貿易創客中心、共享版房中心等產業促進服務功能模塊,并通過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共享經濟模式,實現服裝產業資源整合和供應鏈上下游環節的高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