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產業集群與專業市場群的有效互動,常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一直保持良好態勢。今年上半年,常熟服裝城完成市場交易額564.9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圖為商賈云集的常熟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群。
不久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運行分析。細分數據顯示:2016年1~6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2家專業市場中,產地型市場成交額達到3790.45億元,同比增長7.39%;銷地型市場成交額為513.41億元,同比下降2.08%。可以看出,“產”與“銷”的定位不同,使市場經營走勢出現了極大的差異。
市場穩固須有產業支撐
由市場運行數據不難看出,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地型市場成交額保持穩步增長,且增速大大高于銷地型專業市場。相對于以商品集散功能為主的銷地型專業市場而言,產業集群對專業市場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和支撐作用。
以江蘇常熟服裝城為例,2016年1~6月份,常熟服裝城完成市場交易額564.9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服裝類交易額為412.38億元,占交易總量的73%,貨物運輸量37.91萬噸。當年度新辦私營企業187家,新增注冊資本29042萬元,批辦個體工商戶1259戶,新增注冊資本11421萬元,共新增注冊資本40463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72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
從產業的角度分析,毫無疑問,產業集群是常熟專業市場成交額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的內生動力。據了解,常熟擁有虞山、海虞、碧溪、古里、沙家浜、辛莊、梅李、支塘8個各具特色的國家級產業集群。虞山鎮是著名的“中國防寒服家紡名鎮”、“江蘇家紡名鎮”、“江蘇紡織面料名鎮”;海虞鎮早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全鎮有大小服裝企業500多家,第一批被授予國家級休閑服裝名鎮;古里鎮是國際品牌波司登的故鄉,羽絨服名鎮是當之無愧,全鎮針紡織業也非常發達,產業高度聚集,產業鏈成熟;沙家浜、碧溪也各具特色,分別形成了休閑服裝和毛衫針織兩大產業集群。另外常熟還有梅李“經編名鎮”、支塘的“無紡布及機械設備”名鎮。
業內人士認為,多年來逐步壯大起來的產業集群,為常熟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穩步發展打下了牢固基石;也正是在這樣的雄厚的集群實力支撐下,常熟的專業市場發展更是成為業界的神話。如今的常熟服裝城已經形成了男裝中心、童裝中心(時裝中心)等7大國資市場,另外還有天虹服裝城、萬豪國際輕紡城、九龍大市場和撈品城等20多家民營市場,形成了服裝、針織品、布匹、裝飾面料、床上用品、小商品、鞋業、五金等多類經營區。
目前,常熟服裝城轄區面積3.71平方公里,市場營業面積350萬平方米,店鋪、攤位3萬多個。來自全國各地10萬多經營人員落戶商城經營,市場旺季日均客流量達30萬人次以上,年貨物運輸量近百萬噸,日資金流量超過20億元,市場商品成交額連續多年超10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背后有強大的產業集群為支撐,產地型專業市場在物流、交貨期、產品品類以及對客戶要求的反饋速度上,要遠遠強于銷地型市場,而正是這些方面的優勢,讓產地型市場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才顯得更具市場競爭力。
以常熟為例,來常熟采購的客商,從看樣到訂貨,到發貨結算,整體時間基本上要比銷地型市場縮短1/3以上。而對于服裝行業而言,產品提前一天上市,可能就會在市場中占據主動,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適應服裝市場當下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的消費需求。
由此也不難看出,以大量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為主體、以區域特色產業集群為支柱,與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良性互動,不僅使區域內專業市場獲取了得以永續發展的“活水”,同樣也推動著產業集群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可以說這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借力、共同發展的過程。
市場集群需要協作互動
行業專家表示,專業市場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產業集群提供的產業支撐,可以說產業集群的規模和發展程度直接決定著專業市場的規模和發展程度。盡管近些年來隨著電商興起,實體專業市場遭受了很大沖擊,但由于得益于產業集群的支撐,以及市場本身的創新發展,產地型市場依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而專業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也為集群的發展引領了方向和趨勢。
與江蘇常熟類似,依托浙江紹興當地快速發展的紡織產業集群建立起來的浙江紹興的中國輕紡城,近些年來交易額不斷攀升,其規模達到了全國乃至亞洲同類市場領先水平,輻射半徑不斷增強。而專業市場的繁榮興旺為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銷售網絡、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支持,紹興中國輕紡城周邊地區的紡織企業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紛紛破土發芽,茁壯成長。
如今,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占全國的1/3,成為全國10大專業批發市場之一。全球每年有1/4的面料在此成交,與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輕紡城市場群實現成交額636.43億元,同比增長8.46%,其中面料市場成交額397.74億元,同比增長10.79%。
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專業市場不斷實現升級換代,專業市場和區域特色產業集群互為依托、聯動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對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的依賴不斷增強,專業市場的發展狀況甚至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此外,從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互動模式來看,專業市場通過需求集聚作用使得對產業集群內企業所生產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從而拉動產業集群的規模不斷擴張,促進了產業集群內部企業間分工協作程度不斷提高,并生成了以產業鏈為聯系紐帶的企業網絡,促使產業鏈不斷延伸和集群的產業升級。同時,產業集群通過供給的集聚效應所帶來的多品種和低價格的商品優勢,也使得專業市場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內部分工不斷深化,交易效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