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專家分析,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近期影響了中國紡織產品的出口,但也帶來機遇。一些企業已經“走出去”,跨國配置技術資源、創新資源、營銷資源、管理資源和制造資源。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投資,不僅已進入發展中國家,也走進了發達國家。由于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技術、制造體系和中國品牌在本土表現出色,一些自主品牌已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并且實現產業落地。“中國制造”以其低廉的價格贏得了全球服裝制造業廠商的青睞。但相對于美國、日本、英國等世界發達的制造業國家,中國的服裝制造業在工藝、生產技術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
甘肅省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賀雄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日益增強,我國紡織服裝企業需要用文化創意來提升品牌影響力,借此轉向策劃、創意、包裝、銷售、品牌等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環節。而技術的力量就是讓企業立足于市場的根本。一定要放棄過去重模仿銷售輕研發設計的觀念,改為重研發設計兼顧營銷的模式。唯有擁有品牌和技術,才能通過產業鏈上游的競爭,獲得最高的利潤。中高檔、高附加值的多功能紡織服裝面料和透氣服裝類合成革將隨其開發不斷拓展應用領域而快速增長。高技術含量的濕法PU透氣革和超細纖維基材是今后PU革、合成革發展的方向。眾所周知,高性能纖維是航空、航天、國防建設、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低碳經濟和先進制造業中輕量化的核心技術之一。
由于環保和節能的需要,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產業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一個紡織服裝人來說,科技創新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楊賀雄特別指出:“對未來中國紡織服裝的渴望十分樂觀,面料與服裝可以自己設計,皮革與服裝的創意結合別具一格將展現唯一自我。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要重視設計與研發,特別是要在高性價比和個性化的產品設計研發上做文章。”設計是服裝的核心價值,而服裝設計的源泉在于創新,中國服裝生產企業理應加大對服裝服飾創新、研發等方面的投入,塑造民族服裝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生產高端、高品質的服裝,從而促進中國服裝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