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論壇圍繞著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下的亞太區域合作、供應鏈合作與采購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了亞太區各紡織服裝生產國的最新發展現狀,并對2015年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向東盟轉移成趨勢
2014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為2984.2億美元,同比增長5.1%。出口總額仍位居全球第一,但出口增速已明顯放緩,進入到了中低速增長階段。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江輝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已達到東盟國家的2.5~5倍,轉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歐洲紡織服裝聯合會理事長Francesco MARCHI也表示,不僅是柬埔寨,孟加拉對歐洲的出口服裝也正在逐步增加,產業轉移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越南棉花與紡絲協會常務副主席阮文俊表示,正如此前紡織產業從歐洲轉移到日本又到中國,現在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這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產業的需要變化的,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環保壓力都促使中國對紡織品出口業務在全球進行重新定位,并尋找新的優勢。
美國時尚行業協會會長朱莉亞?休斯介紹了美國業界對未來紡織品服裝采購趨勢的行業標桿調查結果。調查顯示,87%的人認為,成本增加是未來兩年供應商和采購商面臨的最主要挑戰。因此,東盟國家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投資建廠的諸多優惠政策,為紡織服裝業轉移帶來了良好機遇。近年來,到東南亞國家投資建廠的中國企業也逐漸增多。
然而,由于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罷工問題凸顯,高技術工人相對缺乏,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仍有諸多顧慮。
緬甸服裝制造商協會會長Myint Soe表示:2016年,緬甸國內會有大型電力設備建成,同時會增加wifi覆蓋區域,現在已經與泰國、日本等國合作建立了經濟特區和特區港口,同時,在交通方面將建立新的國際機場。Myint Soe還坦言:“我們的確缺乏技工,投資者必須和我們一起,進行相關技工的培訓工作。中國企業可以借鑒泰國的做法,即泰國為我們工廠的工人提供免費培訓,然后再為他們的企業加工生產。
越南代表表示:去年發生的罷工事件只是一個小事件,事實上,越南勞動力充足,罷工并不多。柬埔寨代表則表示:柬埔寨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面對2013年的罷工事件,目前國內500個工廠已經擁有2000多個替工人維權的公會,只要有8個人向公會提出成立組織,就可以獲得公會活動經費和監督能力。
阮文俊表示:“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正在逐步向亞洲轉移,到2030年,亞洲紡織服裝總額將占全球的60%以上。”朱莉亞?休斯也表示,59%的美國紡織行業標桿希望整體上增加從亞洲的采購量。當被問及歐洲客戶更傾向于從中國還是東盟采購時,Francesco MARCHI說:“整體上,亞洲服裝在全球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而且亞洲各國在產業鏈上具有緊密的聯系。”對于亞洲各國,合作遠比競爭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海外投資,問題并不少
雖然東盟國家的投資優勢明顯,但企業走出去仍然要防止水土不服。“一旦在海外投資,第一就是要重新定位,國內繼續生產什么,海外又生產什么,要考慮清楚。”Myint Soe說。
中美達集團 則表示:“企業對外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是所有人都穿品牌服裝,任何時候都會有低端市場,中國企業可以將一部分訂單轉移到國外,但是應該把一些高端客戶的訂單留在國內,畢竟,中國技工無人可比。”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目前還不適合在海外投資,應該等兩國政府間的對接完成后,由政府統一布局投資海外,否則風險比較大。”汪輝說。
“當然,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走出去,如果有些企業不懂國外語言和法律,怕被淹死,那可以轉移到國內中西部地區。所有轉移的企業中,80%走出去了,還有20%轉移到了內地,是否走出去,最終選擇權還是在企業。” 汪輝說。比如,河南有個工業園,就是企業向內地啊轉移的典型案例,現在做的也非常好。
臺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則表示:服裝行業發展迅速,剛開始轉移到日本,后來又轉移到臺灣,又從臺灣轉移到中國,現在又必須從中國轉移到西部或者走出去,這是一種改善產業狀況的趨勢和機會,企業必須接受。而中國企業走出去抑或是轉移,都需要提高效率,關鍵要靠企業自身優勢搶占市場,在其中的淘汰也在所難免。
對于中國過剩的產能,有人說可以轉移到海外,汪輝表示:“轉移出去不可能,沒有企業是靠把破機器轉移到海外賺錢的,在海外的企業仍然要利用先進設備,做適合自己的領域。”
朱莉亞?休斯說還表示:2014年12月,美國整體銷售環境遇到了壞天氣,但戶外零售這部分卻獲得了17%的增長。所以,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考慮環境友好的問題。目前,阿迪達斯,新百倫等品牌商正在聯合達到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的一個項目。
轉型升級,適應新形勢的另一條路
新形勢下,成功走出去,不失為很多大企業降低成本的一個選擇,然后,也有一些企業選擇了將一部分訂單轉移出去,而將主業留在國內。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在企業內部進行轉型升級比向外轉移更為重要,也更利于企業發展。
杭州盛宏進出口有限公司從1992年起,就開始和阿瑪尼、Max Mara等意大利高端品牌合作。“和剛開始比,現在國內原料、技術、染色等工藝都已經得到了解決,所以,我覺得現在只要用心,這種高附加值值的衣服還是很值得做的。”該公司董事長盛總說。
說到自己公司先進的機械化管理方式,盛總表示,自己做服裝這么多年,很多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方式都是從客戶源那里學到的,是客戶帶著往前走的。她將自己靜下心來將服裝做到極致的狀態比喻為一場修行,希望所有做服裝的人都能夠享受其中的過程。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在近幾年的探索中,實現了在外貿方面供應鏈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共銷共盈的供應鏈模式,同時,在內貿的品牌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成績。二十多年來,公司一直專注于做自己的品牌,想要打造一個具有白領特性,時尚簡約的品牌個性特征。
該公司凌總表示:品牌的路很長,品牌價值也需要慢慢創造,實際上,不論我們是做生產還是做銷售,最終都要歸結到品牌上面去。我個人認為品牌需要去創造,但從經營層面講,購買一個成熟品牌也是一條路,要想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實現真正的價值,品牌思路是必須要堅持的。
天服三月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個以外貿出口為主的有限公司,從2004年開始自主設計,研發自有品牌。該公司董總經理介紹:“有時候我們設計出了100個款式的服裝給國外品牌,可能會剩下50個沒被采用,公司覺得這些款式也許在中國有市場,所以我們開始利用自己的資源去爭奪自己的市場,開始做銷售。”
多位企業老總表示:不管做國內還是國外市場,產品誠信和理念提升至關重要。企業必須跟上時代,不斷升級理念,在高端理念的引導下付諸行動。而對于需要轉型的品牌企業,建議,品牌轉型中,如果不懂市場,則會浪費很多資源和優勢,可以和有共同意愿,有共同目標銷售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