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消費者用信任和愛鑄造了品牌,那么一個品牌則必須找到真正的消費需求。近年來,雖然網購消費者的數量急劇上升,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離不開在線下體驗產品的習慣,除此之外,跨界產業的新招也層出不窮,快時尚服裝品牌、配飾品牌都開始紛紛加入到家用紡織品行列,這讓許多喜愛逛街在實體店購置新衣的女性消費者在逛服裝店時就順手買上了家紡品。問起行業外的朋友,他們甚至更加能接受快時尚品牌推出的家紡品,問其緣由,除了時尚、便利外,竟然是:快時尚品牌推出的家紡品與自己所穿的服裝風格、居家風格更搭配!這就反映出品牌找準消費需求的重要性。
盡管知名快時尚品牌“ZARA”經常爆出質量問題事件,但每天到ZARA店里試穿的那條長隊依然不減。ZARA瞄準快時尚年輕消費群,店內的產品更新速度極快,就算沒有更新,也會及時在陳列方式上有所改變,使人感覺每一次進入ZARA的店里都有不一樣的變化,相關業內人士表示,ZARA的經營理念就是:消費者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據悉,ZARA公司總部的墻上寫了兩句話,一句是:我們不做最好看的款式,我們只做最好賣的款式。另一句則是:不靠預測,只靠對策。客人想要什么就做什么,就這么簡單。ZARA的成功之處是:把公司的模式從“推”切換到“拉”,即完全尊重消費者的需要,然后調整公司的設計方向。而現今,有大部分國內的企業則對市場的滿足采取的方式還是那種“推”的模式,既是由企業決定市場需要什么,企業決定消費者需要什么,這么一來,如若消費者不買單,則變成了庫存積壓。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對快樂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現今,人們對消費的要求不是“你能為我做什么”,而是“你怎么能讓我開心”。海爾的總裁張瑞敏經常說:“什么是核心競爭力?技術、人才都構不成核心競爭力,只有擁有用戶才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確,生產產品的地方雖然在工廠,但創建品牌的地方是在心智。品牌定位不是從工廠想制造什么開始,而是從用戶的心智開始,品牌應找準消費者的心中缺什么,然后用行動來完成消費者的心愿。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龔建培針對此問題曾表示,企業不要只注重流行、色彩這些外在的東西,要更多的關注民生,關注消費者在生活中的需求,比如兒童家紡產品,小孩愛踢被子,那么兒童家紡品牌是否可以通過設計來改善這個問題?在生活中存在的需求,才是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眾所周知,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我國的消費人群開始老齡化,老齡消費群和新生消費群將占據重要消費位置,這兩個消費需求都需要家紡企業的關注。現今,針對年輕一族的家紡產品數不勝數,然而針對老齡消費者的家紡產品卻少之又少,這正是家紡企業漏掉的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