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ain & Co. 和Fondazione Altagamma在意大利米蘭發表2015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春季報告,數據顯示盡管匯率波動仍然是市場變化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但在2015年,整個奢侈品行業會獲得增長。按恒定匯率計算,預計增幅在2%至4%之間。
歐元貶值在2014年底開始影響奢侈品市場的走向,該影響將繼續延至2015年初。去年,行業預期收入為2240億歐元(合2490億美元),當前匯率基礎上漲幅為3%,而恒定匯率基礎上漲幅為4%。在2015第一季度,恒定匯率基礎上,銷售額增長2%至3%;而當前匯率基礎上,則增長12%至13%。
Altagamma副總裁兼奢侈品協會作家Armando Branchini在周四指出,報告的數字“看起來非常樂觀,但為了正確且真實的消費者支出增長指引,最好還是用恒定匯率進行預測。”按照恒定匯率做參數,研究預測歐洲和日本市場銷售額將實現5%增長;中東和全球其他地區將實現4%增長;美國將增長3%;亞洲則增長2%。就奢侈品類別而言,鞋履和箱包類將增長4%,與珠寶和腕表漲幅一致,而服飾、香水和化妝品類將增長3%。
米蘭Bain合伙人Claudia D’Arpizio著重強調,奢侈品消費者“越來越了解全球市場價格的變化。市場間的價格差異表現極不穩定,某些國家和城市可能會遭遇過度鋪貨,這些都要求零售商需要對一些關鍵市場的動態有及時的應變能力。”匯率波動被視為影響差價和旅游客流的關鍵因素。
去年,成熟市場和中東地區都呈現出積極的表現,而亞洲市場則表現不一,如大中華區的停滯不前,而韓國地區的迅猛增長。
據此前報道,LVMH,開云,愛馬仕等奢侈品牌集團的最新一季度財報,在中國的業績增長都不容樂觀,反而在日本韓國取得驚喜的增長。據CBRE Group報告顯示,東京成為世界上零售業擴張最為迅猛的市場。
報告顯示,恒定匯率基礎上,亞太區增長3%;而當前匯率基礎上,增長2%。歐洲增長2%,主要受益于歐元疲軟,在下半年推動大量旅游客流的消費。美國增長3%,主要原因是當地和旅游消費表現良好,并且,下半年匯率波動有所放緩。盡管日本在下半年受到增值稅上漲的影響,地方支出有所縮減,但奢侈品消費方面仍獲得實際增長9%;在恒定匯率基礎上,增長1%。
恒定匯率基礎上,全球其他國家漲幅為5%;當前匯率基礎上,漲幅為4%。下半年,在中東地區營業額增速有所放緩,主要受到俄羅斯消費者支出縮減和石油價格下調的影響。
研究指出,服裝配飾仍是主要的奢侈品大類,營業額增長4%,占總業績的29%。特別是鞋履表現突出。全線男士產品表現優異。服裝品類營業額增長2%,占總業績的25%。女裝波動較大,同時,受中國大陸的負面影響,男裝營業額有所縮減。剛性奢侈品類增長2%,腕表增幅穩定。
下半年內,歐元貶值和瑞士法郎增值部分抵消了在亞洲不斷惡化的局勢帶來的影響。珠寶類奢侈品基本表現良好。剛性奢侈品營業額占奢侈品市場總業績的22%,去年占比為23%。美妝品類營業額持平,表現占總業績20%,其中化妝品的表現優于香水。美國和新興市場是美妝品類的主要增長推動力來源。
報告還對比了2012至2015年期間的數據,從而洞察2015年的態勢。在恒定匯率基礎上,歐洲營業額可能會增長3%至5%;美國增幅在1%至3%之間;日本則是5%至7%之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太區可能面臨1%下跌或上漲;中國大陸有可能增長2%至4%;而全球其他地區將增長1%。
歐元疲軟促進了歐元區入境旅游,尤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游客居多。因此,意大利多個品牌都開始復蘇,米蘭已成為首選的購物旅游目的地。同時,受到米蘭世博會的影響,消費潮將有望延續到今年十月底。西班牙則不甚樂觀,市場反彈則超越預期,由于瑞士法郎的增值,將游客和當地人流從瑞士引往意大利和法國。東歐也一直處在痛苦期,俄羅斯在2015的市場表現依舊不容樂觀。
至今為止,美國市場2015的表現仍低于預期,主要受到一季度異常寒冷的氣候影響,以及中上層階級消費復蘇緩慢。同時,奢侈品牌的價格調整帶來的有利影響卻正好被旅游消費的減少和美元的強勢抵消。中國游客數量的下降對西海岸和夏威夷、拉斯維加斯和紐約帶來諸多不利影響,而拉丁美洲和俄羅斯游客的大幅減少也影響了邁阿密的整體市場表現。與此相反,各種電商平臺的表現則十分優異。
主要受益于中國游客的增加,日本奢侈品牌實際上是增長最快的市場。
日本實際上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它已經成為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2015年2月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60%)。在亞太地區,D’Arpizio認為,對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大中華地區而言,2015年是一個過渡年,表現會很差。臺灣則會獲得一定提升,而韓國則會大幅上漲,主要受益于中國游客的增加。
“這是中國的時刻:所有關鍵市場參與者都在爭奪中國市場。” D’Arpizio說道,他強調中國打擊虛榮消費的行為仍然會對奢侈品市場造成負面影響,而差價和匯率波動也同時會繼續增加海外消費力度。他補充表示,品牌正在嘗試降低差價;房地產開發商正在想辦法將商場改造成娛樂場所,而消費者則在尋找便宜貨。雖然中國消費者支出持續見漲,但它更偏向于國外消費,原因是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