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國1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0.6%,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出口趨勢或將繼續走強。綜合中信證券、中國銀行、高盛等各方觀點看,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復蘇可持續,外貿出口總體向好。
歐元區經濟復蘇將更平衡
“歐元區經濟復蘇可持續,預計2014年GDP增長1.1%。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稱,理由是歐元區選舉周期已過,主流政黨上臺,降低了邊緣政策發生的可能性,精英政治有望推動 “放寬重債國財政約束”的減壓措施以及“進一步整合歐元區”的結構性改革。
“除意大利之外,重債國工資指數已經低于歐元區平均水平。2008年以來,歐元區國家實際有效匯率實現不同程度貶值,美聯儲逐步淡出QE,歐元預計將較2013年走弱。 ”諸建芳認為,德國對邊緣國家經濟帶動作用增強,德國來自歐元區內的制造業訂單回升,且德國與歐元區PMI差距顯著縮小。歐元區各國復蘇將較 2013年更加平衡。
“今年1月我國出口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復蘇,外部需求增強是出口超預期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景彤對本報記者分析稱。
據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報告分析,中國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1月份出口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0.7%、18.8% 和16.1%。歐盟和日本成為增長背后的主推動力,但未來能否持續面臨不確定性,因出口波動性較大、外部環境存在變數,以及出口企業成本上升等。
盡管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復蘇,但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結構性改革的進度將給歐元區復蘇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
諸建芳認為,金融危機以來,意大利匯率調整的幅度較低,2013年以來,意大利實際有效匯率又呈現較大幅度升值,作為“中小企業王國”的意大利,結構性改革和競爭力調整的速度落后于歐元區其他國家,總體處于 “危機模式”向“發展模式”過渡的階段,意大利需要推行結構性改革以便重拾經濟增長動力。
美國債務上限再度提高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接受了民主黨提出的“清潔版”議案,美國債務上限再度提高,被延長至2015年3月16日,且不附加任何條件。
“在此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可以自行選擇提高發債額度,財政尾部風險被化解。 ”諸建芳分析認為,2014年美國財政平衡壓力減輕,財政拖累緩和,有利于經濟復蘇。
中信證券將美國 2014年Q1GDP由2.9%下調至1.8%,理由基于基數和天氣。美國 2013年Q4GDP超預期,計算環比折年增長率的基數較高。而且在2月份,美國遭遇20年一遇的冰風暴襲擊,南部七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根據氣象預測,未來30天,絕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將低于歷史同期水平,這一狀況在未來90天將得到顯著改善。極端天氣正在擾動Q1數據,并給短期經濟復蘇帶來不確定性。
“然而,單季氣候異常尚不足以影響中信證券看好美國年度消費和Capex回升的邏輯,經濟逐季回升的復蘇趨勢不改。 ”諸建芳說。
人民幣升值傾向不明晰
中國銀行的報告認為,2014年中國外貿增長快于去年是大概率事件,維持全年外貿增長8%左右的判斷。外貿出口總體向好,有利于帶動國內生產和投資,緩解產能過剩,帶動經濟增長。
高盛2月18日發布的報告稱,1月份進出口數據均明顯高于預期,出口數據的強勁尤其明顯。年初時的貿易順差通常處于季節性低點,因此1月份的順差規模顯得格外高。這樣的趨勢通常會支持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但考慮到中國整體經濟放緩、CPI通脹率降低,而且房價出現回調,人民銀行允許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傾向不再像前幾個月那樣明晰。
周景彤等預計,假設中國出口持續好轉,外貿順差將進一步增大,資本流入可能持續,外匯占款進一步增加,會產生兩個影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降反增,以及緩解國內流動性,從而使貨幣政策方向和力度可能發生變化。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會產生負面影響,流動性寬裕會對物價產生向上壓力,降低了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空間和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