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較前一季度放緩,并顯著低于市場預期,表明經濟回升態勢仍然疲弱。
國家統計局15日稱,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季度同比增長7.7%,低于去年四季度7.9%的增幅。而此前經濟學家普遍預計中國前三個月GDP增速為8%左右。
“一季度數據比較令人吃驚。主要是工業和消費減速明顯。”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說。但她認為,隨著消費回升,一季度信貸刺激顯現,二季度的GDP增長將高于一季度。
中國工業增加值3月份同比增長8.9%,較1-2月份9.9%的增速回落。“工業增加值不升反降反映需求恢復比較弱。之前預計的企業補充庫存并未發生。”巴克萊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說。
中國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增速較1至2月繼續放緩,顯示工業產能過剩的狀況未有明顯改觀。
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來實現經濟的再平衡,但今年以來消費增長持續乏力。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1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2.4%。分析人士稱,消費受到抑制是由于前期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新一屆領導層更加強調節儉、嚴抓公款消費。
作為中國經濟最重要引擎的投資也沒有起色。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9%,和去年同期持平,未達到市場預期。
然而前三個月,中國信貸大規模擴張。1月份和3月份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均超過了1萬億元。“去年四季度以來充裕的社會融資發揮作用需要時間。”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說。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增貸款并非都進入了實體經濟。“有的新增貸款被拿去還了之前地方政府欠下舊債的利息。”汪濤說。
一季度出口增長也逐月放緩。1、2月份出口分別增長25%、21.8%,但春節過后的3月份出口增速卻驟降至10%。
“外需下行壓力逐漸增大,一季度這樣的外貿增長數據不可持續。”常健說。
中國GDP增速去年降至7.8%,是亞洲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最低水平。面對去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決策層在年中下調了利率,放松了信貸管控,并批準了一些基礎設施和工業制造項目。中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回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的潛在生產率有所下下降。但他認為,7.7%的增速有利于企業和地方政府調結構、轉方式。
星展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師梁兆基認為,二季度中國城鎮化可能真正開始啟動,這將促進投資的增長。若禽流感疫情穩定不擴散,則中國零售消費也將保持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