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中銀絨業被推向風口浪尖,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更壞的消息還在后面。9月22日,嚴義明向中國證監會[微博]實名舉報中銀絨業。嚴義明在舉報信中表示,在閱讀了相關文章后,認為報道的可信度非常高,中銀絨業存在披露虛假信息的重大嫌疑,故向證監會舉報。
蹊蹺的是,很快證監會就宣布了調查結果。
9月2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寧夏證監局審閱了相關報告,并對中銀絨業開展了現場檢查。檢查中,寧夏證監局調取了有關購銷合同、運輸合同、明細賬、發票、出入庫單、收付款憑證等單據,抽盤了其部分存貨,將其外銷業務有關數據與海關“口岸電子執法系統”中的數據進行了比對,并對部分交易相關方進行了實地走訪。
最終的結論是,未發現中銀絨業存在造假事項。
監管部門一錘定音,看上去給中銀絨業財務造假一事畫上了休止符。但是,7個多月后,中銀絨業因2013年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而停牌,市場對其造假的疑問再次蔓延開來。
“我們向證監會舉報時,證監會認為沒問題。但是,為什么一個沒問題的企業,現在卻被審計機構出具了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知道這個保留意見算不算問題?”嚴義明表示。
“我們期待證監會進來把這個事情查清楚。因為跟其他公司不一樣,中銀絨業是一再被媒體質疑,然后市場再有人舉報,最后證監會做出沒有問題結論的企業,那現在有問題了,你怎么向公眾交代?你當時為什么作出相關的結論?我覺得現在是時候證監會出來彌補當時草率做結論的過失。”
華南一名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也提醒:“中銀絨業我已經好長時間不跟了,就是覺得它資金鏈太緊張了,從財務安全的角度來講,已經剔除了這個標的了。”
該分析師認為,盡管中銀絨業在戰略上宣傳得還不錯,但是從財務的角度來講,公司的問題不少,資產負債率很高,然后現金流比較緊張,而且公司的經營又屬于投入資金比較大的行業,財務壓力很大。
此外,一名關注中銀絨業的人士推測了其長期停牌的原因。“這個當中肯定各方都在協調,第一,能不能協調新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原來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出一個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樣的事情一定在做;第二,無論如何,我想證監會或者當地的證監局、交易所,肯定也在反復跟他們講,一定要盡快拿出一個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怎么樣盡快拿出來,各方肯定也在努力之中。”
“如果實在拿不出來,我相信現在已經有人,比如說當時作出沒有問題結論的證監會或者證監會有關官員,也包括公司高層本身,在考慮這個問題:想辦法怎么樣極力彌補。”該人士分析道,“至于這件事對中銀絨業未來的影響,現在也沒法評論,我覺得還是要為各種可能做好準備。”
忠實股東忙撤離
敏感時刻,中銀絨業忠實股東美羅藥業打起了退堂鼓,也讓投資者感受到公司的危機似乎真的就要來臨了。
美羅藥業原本定于2014年6月12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審議包括《公司2013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等在內的8個議案,但是5月30日公司突然公告,大股東美羅集團近日要求增加股東大會臨時提案,內容為提請股東大會授權公司董事會交易中銀絨業股票,具體交易原因并未透露。
這是自2011年成為中銀絨業股東以來,美羅藥業首次提出要交易中銀絨業的股票。
公告顯示,2011年4月29日,正值中銀絨業限售股解禁后第三天,公司大股東中絨集團減持所持公司股票990萬股,占總股本的3.56%,成交金額為1.33億元。而接盤的正是美羅藥業。同日,美羅藥業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公司以13.46元/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認購中銀絨業的無限售流通股股票990萬股。
頗為諷刺的是,當時美羅藥業還披露其買入中銀絨業股票的原因是,“中銀絨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
之后3年,美羅藥業一直堅守中銀絨業。
經過2011年中銀絨業中期利潤分配(每10股轉增10股)后,美羅藥業的持股數變為1980萬股;2012年8月28日,又參與中銀絨業的配股,以3.89元/股獲得594萬股無限售流通股。截至2013年底,美羅藥業共持有中銀絨業2574萬股,占總股本的3.58%。
但是現在,忠實的美羅藥業也打起了退堂鼓。在中銀絨業因年報事項而停牌長達一個多月且復牌遙遙無期的背景下,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對于美羅藥業披露要交易公司股票的事情我不便評說,任何投資者均有權決策其投資行為。大股東以及本公司全體員工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銀絨業董秘陳曉非回應稱。
究竟后事將如何進展,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