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傳聞還涉及當地多家較大企業,雖無法一一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正在悄悄地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銀行開始壓貸、抽貸、惜貸,鄒平的很多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和經營困難。為此,鄒平縣部分企業家開始行動起來。據記者了解,近期在鄒平至少發生了兩件事,一是部分企業家聯合倡議,成立一個共同維護區域正常信貸秩序的聯盟;二是幾十個企業家聯名給上級政府寫信,希望與銀行平等對話,確保急需貸款按時發放。
企業大意困于聯保陰謀
因為聯保,所以聯動,一旦互保或聯保的其中一家企業出問題倒下,其他企業同時受到影響,輕則經濟受損,重則企業倒閉,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聯保的起因是銀行授信的要求,銀行為了減少自身風險,要求企業互保,多方的互保產生聯保。因此,產生互保聯保的責任在于銀行。”福斯特公司總經理張海明說,現在,有些企業出問題了,銀行只會依法維護權益,而不管企業或互保企業死活,在銀行的緊逼下,不少相關企業全因此倒下,因此,危機根源在于銀行。
在采訪中,不少企業的老板告訴記者,不少銀行又為了降低自身風險,總是過分依賴擔保,有意無意地忽略貸前審查,有很多參與聯保的企業,起先彼此根本就不認識,有些企業實際資產不足一億,卻能貸款一億。銀行為了盡快將手中的余額放出去,沒有人在乎求貸企業的現金流分析,事實上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才是企業還款能力的浮標。
由于銀行掌握的企業信息與擔保企業嚴重不對稱,一個企業是否愿意為另一個企業擔保,并不取決于擔保企業的意愿,多數是經過銀行“動員”或者是“被迫”。
已從聯保信貸夢魘中走出來的山東納利達彩鋼公司,現在是博興縣興福工業園的知名企業,也是博興鋼鐵行業商會的副會長單位,但對幾年前的那場信貸聯保,在老板李寶勇看來整個經過像是一場陰謀。當時,納利達等3個公司在銀行的“善意”撮合下,為某公司提供擔保,自己擔保金額高達1500萬元,當一切工作完成后,被擔保公司的老板劉某,突然在某一天“失蹤”了,雖然李寶勇等人當時就報案了,但這并不能沖減自己替人還債的義務,從那以后,李寶勇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將納利達艱難地“拯救”出來。
李寶勇的遭遇,其實就是江浙一帶常被人戲謔為“路跑跑”現象在博興的上演。
“通過聯保措施,銀行的風險是化解了,而提供擔保的企業債務一夜之間增加了不少,極易導致中小實業型企業的倒閉,并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前文提及的政府官員說,肇始于浙江溫州等發達地區的聯保信貸,現在“黃三角”的民營企業群體中、在各類開發區企業中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