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央企背景以及集團進行并購重組后擁有的豐富稀土資源賦予了其龍頭地位。不過,今年公司發布盈利預測修正,2013年凈利潤約為2.1億元~2.3億元,為盈利預測數的58%~64%。主要原因為本期稀土行業持續低迷,稀土產品整體銷售價格及毛利率同比下降所致。
而年初工信部稱,將重點支持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和廈門鎢業等6家企業分別牽頭推進兼并重組,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稀土行業進入“政策市”,價格有望反彈,在大集團組建和收儲預期的背景下,五礦稀土將受益于政策紅利。
緊隨有色金屬行業的,是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化工行業,這3個行業的重組數量都達到8宗。
去年,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對鼓勵推進并購重組業務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比如發改委《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鼓勵汽車、船舶、電子、醫藥等九大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此后雙龍股份、康恩貝等醫藥行業紛紛發布重大重組公告。
2013年已完成重組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8只個股來自于醫藥生物行業。從去年板塊的表現來看,醫藥生物年漲幅近50%表現亮眼,其中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表現最好,漲幅均超130%。醫藥生物行業并購重組交易價值最大的達20億元,為神奇制藥的并購重組。通過重組,神奇集團下屬醫藥資產實現整體上市。
方正證券的分析師劉亞明指出,近期醫藥板塊并購、重組持續升溫。截至2月17日,滬深兩市已有14家藥企集體處于停牌階段。據了解,其中大部分公司停牌與重組并購事項有關。隨著醫藥行業的逐步發展成熟,兼并重組是淘汰落后產能,強化優質公司實力的必經之路,但如何選擇標的“變廢為寶”,才是衡量相關公司管理層投資眼光、戰略布局的關鍵,并購的影響需要時日慎重考量。
“未來,中國醫藥市場的成長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崛起和新醫改初期投入建設帶來的系統性成長。但是在整合并購中,醫藥企業仍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風險。”藍源投資的合伙人孫先生如此講。
海瀾之家等三公司借殼上市
91家完成重大重組的個股中,并購重組交易規模前十的個股為美的電器、云天化、重慶鋼鐵、首鋼股份、凱諾科技、深圳能源、洪城股份、北海港、富奧股份、江南紅箭。其中有6家企業并購重組目的是進行產業整合,3家買殼上市,1家業務轉型。
3家買殼上市的企業分別是凱諾科技、洪城股份和北海港,交易規模分別為130億元、56億元和51億元人民幣。
一度引起熱議的是海瀾之家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瀾之家”)借殼凱諾科技曲線上市。
海瀾之家上市方案被否決之后,出爐了借殼上市方案。今年2月18日其完成借殼,這意味著海瀾之家第一大股東海瀾集團將成為凱諾科技控股股東,海瀾集團董事長、海瀾之家的實際控制人周建平成為凱諾科技實際控制人。
凱諾科技稱,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重組后上市公司將會成為國內最大品牌服裝管理經營企業之一。不過,當前服裝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在服裝家紡行業的36家企業中,2013年三季報凈利潤下滑的就有25家。而開開實業、報喜鳥和浪莎股份凈利潤的下滑都超過五成。男裝行業整體消費低靡,海瀾之家能否突圍,實現業績快速增長的承諾尚存在不確定性。
洪城股份則被濟川藥業借殼。該交易去年底正式完成,洪城股份由一家閥門制造企業轉型為醫藥公司。
醫藥行業并購重組事件屢見不鮮前文已經講到。之前提到藍源投資的合伙人孫先生曾從事過醫藥投資,他告訴記者,“我們投資一般重點關注兩類公司:一種是通過并購重組,顯著改善當期以及今后的利潤,業績彈性較大的;另一種是短期內收益不太大,但行業背景佳、市場潛力大,或能夠彌補公司短板的。”
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的目的很多,可以迅速提升業績報表,實現資產的迅速累積,亦可以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搶占市場份額。而中小企業面臨危機,在“大魚吃小魚”的市場條件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巨無霸公司,搶得先機,整合行業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