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同為服裝產業低迷期,過去強勢營銷便攻下市場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現今時代營銷只是起步,而不是決勝關鍵。最主要是手里有好商品。”馬崗對《環球企業家》表示。
百麗在自有鞋城及其入駐百貨商店為巴羅克展店,但是百麗的目標消費用戶是否為巴羅克買單就是另一回事,關鍵的商品設計恰好并不握在百麗手里,而是由巴羅克掌控。
猛龍過江
這一與巴羅克合作的轉型決策,百麗頗費苦心。在日本服裝市場不景氣環境下,巴羅克仍實現持續增長,2012年收入為598億日元(約45億人民幣)。這家初創于2000年的公司,善于發現市場機會。以其創立的第一個品牌摩西(moussy) 為例,看準當時日本女裝市場上尚無“酷感風格牛仔時裝”機遇,以美式男裝格調牛仔時裝贏得市場。巴羅克每年推出新業務:為喜歡在百貨商店購物年輕女性服務的Shel’tter、針對家庭受眾的Rodeo Crowns Wild Bowl、面向對潮流非常敏感的成熟女性的Enfold等。
巴羅克為自己確立的強項是:“在距離顧客最近的地方敏銳地捕捉、積累顧客的潛在需求,把這些需求反映到商品當中,率先推出前所未有的新穎時裝。”“moussy美腿牛仔褲”其挖掘消費者需求范例。在深入研究亞洲女性體形后,設計人員在牛仔面料選擇和美化腿形樣式上不斷摸索,最終解決了如何讓雙腿看上去和歐美女性一般修長這一目標消費者的痛點。
百麗需要耐心等待至少一年試錯過程,讓巴羅克捕捉潮流需求的專長發揮在中國市場,并與百麗渠道、管理優勢相得益彰。如馬崗所言,“起碼一年以后能有些動靜,真要把商品、門店、管理模式形成系統起碼兩年時間。”
百麗表示,“今次投資和成立合資企業,將為集團開拓中國內地時裝行業提供機會,增加集團消費市場覆蓋面”。
去年中國鞋類產業一片哀嚎。達芙妮同店銷售負增長,凈利下滑35.8%;星期六鞋業上半年凈利直線下滑34.78%。正如申正遠對《環球企業家》表示,“終端銷售數據都是下滑,百麗轉型亦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