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商海中打拼的大商集團,是在市場的慘烈競爭中發展起來的。20多年前,大商集團還是地處大連城市中心區的單體百貨店。市場經濟大潮初起,大商集團就開始走向店網建設異地擴張的發展之路。面對國內同行的角逐和國際零售業進入本土的沖擊,大商集團依靠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對自身實力的正確把握,在發展中抓住機遇,在危機中迎接挑戰,尋找商機,尋求制勝之道。
到2011年,大商集團在成為東北地區首家千億規模企業的同時,也成為國內百貨行業中第一個千億級的企業。不久前,在國內十多個省市區設有近200家大型連鎖商場的大商集團,召開了一次特殊的全國店長工作會,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面對電商的沖擊,實體零售商如何揚長避短創新發展。
面對電商的沖擊,大商集團有一套自己的“統對觀”:
電商不可能一統天下
盡管傳統購物習慣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萎縮,但電商仍然不會完全取代實體店鋪。然而,電商分流傳統的銷售份額這已成事實。作為一個現代零售集團,大商集團有方法和能力與電商共舞
大商集團董事局主席牛鋼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統’就是統一,‘對’就是對立,傳統商業與電商要做到統一互融”。記者在大商集團采訪時也經常會聽到這個觀點。在牛鋼和他的團隊們看來,以馬云為代表的電商發展必定要改變傳統的零售方式,青年人對電商欣然接受,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喜歡運用這種方式。
大商的“統對觀”,第一個是要統,第二個也要對,要對立轉型,首先要把傳統經營模式的不可替代性做足,在商品結構、營銷方式上要調整成不適合網上銷售的模式,實體零售業將來一定會創造出更多不適合電商銷售的鮮活銷售模式,讓消費者在店里通過交流、體驗、感受等完成購買行為。
牛鋼認為,怎么統對電商,既要統一聯合,又要和他們對立,電商的銷售方式缺少文化交流和場景體驗,少了許多購物樂趣和情趣。牛鋼相信,只要人類的活動方式、人類的大腦、人類的胳膊腿不弱化,還會越來越發達的話,這種商品銷售,這種主題式生活式的現代消費不會被電商一統天下、取而代之。
牛鋼說:“業界有人士認為電子商務對實體零售商造成的危機是巨大的,但我們認為,危機的到來并不意味著生命的全部熄滅,但危機一定會打破平衡,危機之中一定有生,也一定有亡。危機往往意味著轉機,又在轉機中結束,危機到來就是要重新洗牌,重新再來。在危機中尋找商機,贏得更多。如何在危機中尋找商機,我們的方法與對策是創新。”
探索“自銷直營”新模式
由于百貨零售商是廠家組織者,而不是商品組織者,商品的進銷存完全交給廠家來做,百貨零售商離市場和消費者越來越遠。
近20年來,中國百貨業形成了“聯營聯銷”為主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引廠進店、實行聯營聯銷、租賃經營等。在經營主體上,是廠家或品牌代理商在主導整個經營活動,百貨店只是出場地,不參與經營過程,不管理營業人員,只是按扣率提成或收取租金。這種經營模式使百貨零售商的經營能力嚴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