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UR每年設計并上架的服裝多達6,000多款,每周每家店都會更新兩次貨架,每周保證有100-140款新品推出。而除了在中國境內開設更多商店之外,李明光的長遠規劃是走向世界:“2014年開始進入亞太市場,2015年開始適時進入歐洲和其他市場,實施全球市場同步發展戰略?!?nbsp;
Q:快時尚品牌中,像Zara和H&M是比較成功的,UR是否借鑒了這些品牌?
A:Zara作為快時尚品牌的代表,可以說快時尚模式以及快時尚品牌的風潮都是它掀起的。不過,每一個快時尚品牌,都有自己獨有的品牌風格和細分,比如,Zara是比較偏都市的輕奢侈快時尚,比其他快時尚品牌顯得高端一些;H&M、C&A就再偏年輕一點;GAP、優衣庫則偏基本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UR從創立以來致力于打造一個國際化領先的快時尚品牌,不同于Zara、H&M的品牌風格,打造專屬于UR的優雅的歐陸風情。
Q:相比Zara和H&M,UR的優勢在哪里?
A:我們的主要目標消費群是25-35歲的白領。我們更多的競爭對手是Zara。在快時尚行業日趨細分的大環境下,相對于國際性快時尚品牌,UR既具備了與之相匹敵的高性價比價格體系,同時又能快速引領時尚。在中國市場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我們能夠做到比他們有更快的更新速度,真正實現全國每一個店鋪每年近萬款新品、每周兩次更新的快時尚模式,由此產生了UR所獨有的特殊優勢。
Q:那么,UR會跟著Zara開店嗎?
A:沒有硬性標準,最主要還是符合我們自己的定位。
Q:UR的開店的標準和定位有何講究?
A:UR在發展擴張的過程中也有積累總結出一套開店之道,每一個都有嚴格的標準。從選址上我們基本總結為“洋蔥圓”原則,即從中心點往外發展。從上海向全國,從省會向地級市,從主商圈到副商圈,店鋪的位置以及賣場的定位要與品牌定位相符。UR的店鋪面積全部超過800平方米,店面設計也力求達到奢華時尚的國際化形象,但產品價位卻很大眾化。
Q:目前,UR在國內消費者當中的知名度可能還不及其他快時尚品牌,你認為原因何在?會采取何種對策?
A:UR作為一個年輕的品牌,其影響和知名度自然是不能與已經有四五十年的那些國外品牌作比較。但是,UR在創立至今的短短6年里,能夠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快時尚品牌,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這是很多品牌所無法做到的。
我們有自己的市場戰略,我們希望品牌能夠先打穩基礎,等到積淀夠深厚的時候再擴展。其實在國內,對于很多品牌來說也是全新的市場,所以我們在未來,會針對整個中國的發展策略,做適度的推廣。另一個方面我們也會加快擴張的步伐,讓更多的城市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接觸到我們的品牌。越來越多的目標受眾可以直觀感受到UR的產品魅力。所以,我們會加快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擴張,同時深入到三線城市,特別在二三線城市希望能夠把距離拉近一點,搶占先機,取得三四線城市的知名度。也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超過Zara,其實我們在很多城市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Zara。我們很多產品和系列更能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在設計和剪裁上更加迎合中國市場,是我們重點要關注的,也是我們超越其他品牌的機會。
在未來我們會針對品牌的定位和策略,做一個適度的長線的推廣計劃。也許會找一些大牌的設計師合作、跟一些藝術家的跨界合作、明星的合作。
Q:會找國內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嗎?
A:現在國內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已經很高了,我們會找適合我們的人,國際國內的都有可能。
Q:UR目前在中國有21家門店,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重點會是在哪些城市?
A:UR計劃五年內實現中國市場100家店面,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在三年內,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嘗試進軍三四線城市,根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習慣,做更符合三四線城市的店鋪和產品。
近幾年,也有很多國外有經驗的公司與我們洽談合作,我們也在各國當地做了很多市場調查。我們準備2014年開始進入亞太市場,包括香港和澳門地區、菲律賓、日本、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進一步的試探市場。同時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的市場也正在積極的洽談中。2015年開始適時進入歐洲和其他國家,實施全球市場同步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