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優衣庫走的,也是和歐美品牌不同的路。優衣庫找到了一個競爭者尚未開發的市場,將觸角延伸到了一般的家庭顧客:近年通過中、小型店面逐漸進攻社區型購物中心,并往二、三線城市發展,搶攻當地對流行趨勢需求不大、重視服裝實用性的大眾市場。大笘分析,一線與二、三線城市的信息流通度差距仍大,若要讓全中國顧客都認識優衣庫,一定要實際駐點,讓顧客眼見為憑,才能有效提高知名度。
策略二:堅持生現生產現地銷售
中國工資高漲,近5年已增加1倍,讓許多企業紛紛轉移產地,遷移至人事成本僅為六分之一的東南亞各國,但優衣庫卻反其道而行。
“唯有在中國現地生產、現地銷售,才能更快實現社長訂下的目標。”優衣庫生產部部長西川雅昭直言。為了在2020年實現5萬億日元的營收目標,不能不靠中國。
因此,為了縮短中國市場的交貨期和物流時間,優衣庫不但不將產線外移,反而是將工廠從沿海移至內陸,并且加開產線以快速回應當地需求。“況且,我們和中國許多工廠合作近20年,不會說走就走,這不只涉及工作機會、也是情感面的問題。”他說。
相較優衣庫加開產線、專為中國服務,從ZARA和H&M的工廠布局,可以看出其仍以成本、歐洲市場為第一考量。目前,ZARA為快速送貨至歐洲各城市,7成產線仍在歐洲如土耳其、葡萄牙等地;H&M則遍布全球21個國家,亞洲6成、歐洲4成,皆以工資最為低廉的地區如孟加拉、柬埔寨為主,與優衣庫有很大差異。
策略三:雇傭大量現地人才
目前迅銷集團在全球約有6萬名員工,除4萬人集中在日本外,而中國大陸以6700名員工排在第二。
不僅如此,若是集結兩岸三地則有超過1萬人的員工,相當于迅銷集團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說中文,比豐田、索尼都還要高,也是ZARA、H&M所望塵莫及的。
商品設計,也多為亞洲顧客量身打造。目的就是在中國市場創造差異化。“我們不會迎合歐洲市場!”優衣庫設計總監瀧澤直己分析,ZARA、H&M的設計風格或許接近時尚發源地歐洲,但優衣庫更了解亞洲人的體型,設計出的衣服也更貼近亞洲人的日常生活;而將此強項反映在商品設計上,就是“機能”。
“日本的四季變化和中國非常相似,我們比競爭者更了解中國人需要什么衣服,幫助他們保暖、排汗。”迅銷集團廣報部部長Aldo Liguori指出。由于機能性商品如HEATTECH、AIRism(涼感衣)主要是內搭衣、貼合肌膚,所以從骨架、袖子長度、衣服寬度等,都必須針對亞洲顧客特別做縮小、調整。
同時,西川雅昭也透露,以HEATTECH為例,一種新衣料科技的誕生,最長可能要花上3年時間,和歐美品牌為追趕流行,每兩周就能出產新商品的頻率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