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班牙的快時尚品牌mango近來一直在走下坡路。比起同樣來自西班牙的競爭者zara,具備渠道優勢的mango近來頻頻曝出撤柜關店的消息。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mango產品平平、缺乏快時尚特質,缺乏競爭力。由于其產品的結構問題,如果未來無較大改變,那么退出中國市場將成為其無奈的選擇。
多個城市頻頻撤店
同zara一樣來自西班牙,2002年開設中國首家門店,用十年時間在國內80個城市布局了200個零售網點,mango的動作相比而言是最快的。mango大中華區行政總裁2012年曾表示,未來三年,將在中國增開500家零售網點,覆蓋超過100個城市。
然而,在去年優衣庫和h&m中國新增門店數分別達71家和339家的背景下,“撤店”卻成了mango在中國的一個無奈動作。
據了解,在北京市場,mango在東直門銀座百貨、崇文門新世界百貨以及大鐘寺尚客百貨的專柜相繼撤店,武漢、大連等地也傳出了mango專柜關張的消息。而近日,有業內人士爆出,mango在南京及上海出現不少撤柜。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匿名致電了其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上海地區并未關店撤柜。不過,有關注mango的消費者表示,其在上海五角場的一家門店早已撤離。
近年來,中國市場成為快時尚大力發展的市場。不僅是zara、優衣庫、h&m,相對發展弱勢一些的gap等紛紛宣布了在中國市場的新發展規劃。然而,對于mango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mango品牌總經理enriccasi卻顯得較為謹慎,他表示公司會對中國市場進行全面的研究和規劃,以確定未來的發展計劃。
“經過多年發展受阻后,mango或將會調整在華的投資、經營策略,其將會更加謹慎地對待中國市場,在渠道、模式、價格、業務、定位等多方面進行規劃。”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指出,就目前來看,mango勢必會放緩在華擴張的步伐。
跑輸同類品牌
盡管近年來國外時尚品牌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但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使得時尚品牌的經營并不樂觀。杜巖宏告訴記者,雖然mango是最早進入我國的快時尚品牌,并在全國迅速鋪開了營銷網點,但其價格相對較高、品類相對較少,使得其并不太受消費者的青睞,而成本的上漲更讓其陷入經營困境。
分析人士指出,產品平平、缺乏價格優勢也許是mango被“邊緣化”的主因。有消費者向記者抱怨,mango的服裝質量款式缺乏新意,但價格相比h&m等卻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