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體驗
黃湘燕在耐克工作十多年,在黃湘燕看來,雖然耐克通常被外界認為是一個很“潮”的品牌,但耐克每一次顛覆性的創新都源自耐克更愿意回歸本源做事情。
耐克每款產品創新的目的始終是為了給運動員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這里運動員的概念可以是狹義的專業運動員,也可以是熱愛運動的每一個普通人。Nike+最早的產品Nike+iPod是希望將音樂和跑步結合在一起,讓運動員更喜歡跑步這項運動,那為什么不能把給專業運動員提供的服務分享給普通消費者呢?基于這種理念,才有了Nike+平臺下一系列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產品。
耐克在設計每一款產品的時候都是首先回到設計的根本。耐克并沒有從一開始就設想要面向和增加哪些消費者。
黃湘燕解釋,“我們始終認為耐克是一個運動的品牌。比如,在蘋果公司推出iPhone,iPad之前,大家不會覺得它是一家很潮、很前衛的公司,但設計讓蘋果公司不再只是一個科技公司和電腦公司。”
Flyknit的誕生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Flyknit的產生當初也是為了解決運動員的困擾問題。
耐克的消費族群比較年輕,一直以來,耐克的消費者都是以青少年為主,很多人會認為耐克是一個青少年流行品牌,但流行只是耐克的一個附加值。
即使這樣,在很多時候,耐克仍會被視為一個流行品牌,被大多數時尚潮人所包圍。包括耐克傳奇設計師Tinker Hatfield、耐克的CEO Mark Parker和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Hiroshi Fujiwara)聯手設計推出的耐克頂級鞋履系列HTM;聯手“飛人”邁克爾·喬丹推出Jordan品牌;還有風靡全球三十多年經久不衰、以美國總統座機命名的耐克 AIR FORCE 1系列,以及Flyknit和Nike+。“因為你所考慮的本來就是比較前衛、比較先進的東西。透過這些東西很多人可以看得到它未來的發展和變成主流產品的可行性。”
雖然Nike+ Fuelband很受歡迎,但耐克也不急于迅速推廣此款產品。目前,耐克僅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地區推廣,在黃湘燕看來:“一個產品背后需要有相應的服務支撐,Nike+平臺背后有很多相關的服務。Nike+ Fuelband的推廣取決于背后的服務團隊是否已經建立成熟,同時,耐克的合作伙伴也要能夠提供同樣的服務,從產品到銷售再到服務,需要完善所有的環節。而服務體系創新也是耐克未來一個探索的方面。未來,耐克不會局限于讓一雙鞋變得更輕這類的產品創新,而是會聚焦在服務方面,如何讓耐克能夠24小時活在消費者的生活里,我們有很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