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策略難持續
10多年前,華商跨洋來到歐洲,開掘海外服裝業的藍海。據外媒報道稱,由華商產銷的服裝初入歐洲時,款式單調突兀,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店鋪的每個櫥窗里都是千篇一律的貨物,絲毫不講究美感和款式。
意大利是華商搶灘登陸的首站。根據該國國家觀察統計報告顯示,佛羅倫薩的華人社區——普拉托工業區從亞洲國家的進口量在10年之內翻了30倍,其中以服裝成品占據多數。這些成衣在經過簡單的“貼牌”加工便以低廉的價格廣銷歐洲,而西班牙華商服裝店就是其中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旅西華商雖然憑借獨有的進貨渠道在價格戰上旗開得勝,但是價格畢竟只是影響服裝銷量的因素之一,很快商人們便發現,陳舊俗氣的款式無法跟上歐洲的流行時尚,銷路越發狹窄,專注品質服裝才是發展的正途。
一味模仿無出路
從一味打價格戰的單一發展模式到如今專注品質的重新定位,旅西華商開始走上了一條更加健康的發展道路,但是目前的產業狀況并非盡善盡美,惡性的模仿與復制是阻礙其健康發展的一大阻力。
一個曾在華人箱包公司工作的西班牙設計師透露說,她在該公司工作的一年半中,從來沒被主管要求設計過任何服飾,多數情況下只是改良款式。因為推廣新產品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并且無法確保收益,但是模仿大牌卻是投入少、收效快的點金之術。
對優秀品牌進行借鑒本無可厚非,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得部分華商一味抄襲而不思創新,逐漸步入自我束縛的困局中。據西班牙媒體報道,2011年馬德里某繁華街道上竟然出現了一家打著ZAIRA招牌的服裝店,衣服的風格甚至店面裝潢都與ZARA十分接近,只是價格更加便宜。
頻出仿造事件嚴重影響了華商的信譽,在去年召開的西班牙國際服裝展會上,一些西班牙本土服裝參展商就對中國面孔頗為戒備,原因是為了防范華商喬裝為顧客,抄襲服裝設計。
為了實現快速的自我更新而一味跟風大牌,只會讓華商失去業內外的尊重與信賴。提升服務品質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踏實勤干、精耕細作、積極創新才是旅西華商實現撈金夢的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