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年,它還推出了廉價系列Levi Strauss Signature。這一系列最大的銷售渠道主要是沃爾瑪、Kmart等大型賣場。
如今,無論在美國消費者投訴網站Complaints Board還是在亞馬遜[微博]上,都會看到許多消費者對于這個廉價品牌質量的抱怨。也許比起沃爾瑪售賣的其他同價位牛仔褲,它不算差的,但Levi''s這個品牌本身會給消費者不同的期待—它曾代表的是結實耐穿、質量好,以及真誠坦率的美國西部文化。
為擴大市場份額,零售商通常會推出一個名字和銷售渠道都完全獨立的品牌,比如Gap推出Old Navy,Levi''s在1986年黃金時期時也推出過Dockers。不過Dockers并沒有獲得Old Navy般的成功,集團10年前曾一度試圖賣掉Dockers,卻因價格原因沒有成交。至今集團的總收入依然有86%來自Levi''s。
雖然這些年這個廉價系列挽救了Levi''s下滑的趨勢,去年該品牌還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然而將Levi''s品牌與廉價超市形象結合在一起,對品牌形象產生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這種傷害也許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就連人人都在談論的亞洲新興市場,也沒能為Levi''s帶來太多希望。當越來越多像葉云一樣熱衷于時尚的年輕人到北美看到超市中的Levi''s之后,他們大失所望。
為了吸引中國崛起的年輕中產消費者,Levi Strauss 集團2010年還專門為這個市場推出的新品牌dENiZen,售價只有Levi''s的一半左右,當時計劃5年內在中國開1000家門店。不過它從產品設計到陳列都不敵同等價位的快時尚品牌,最終Bergh決定止損,并將該品牌轉入美國的中低端市場。
“中國是一個挑戰,我們面對庫存問題還有艱難的本土以及全球品牌的競爭環境。”Bergh說。目前Levi''s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額只占到其總收入的15%。
擴大產品線的努力看上去也沒有獲得理想回報。為了增加收入,Levi''s像許多品牌一樣,推出T恤、裙子、衛衣、毛衣、鞋履,甚至內衣等產品。但因為頑固的品牌形象,牛仔褲依然占據銷售額的80%左右.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