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阿迪達斯本屆世界杯的高調還與其當前的處境息息相關。數據顯示,阿迪達斯這個國際運動品牌巨頭的業績正在加速下滑。2011年~2013年,其銷售收入分別為133億、149億和144 .92億歐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12%和-3%;凈利潤分別為6.13億、5.26億和7.87億歐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14%和49%。
面臨業績下滑壓力的阿迪達斯將世界杯營銷作為今年業績的新增點之一。對于今年的業績預期,阿迪達斯在今年的一季報中透露銷售收入出現高單位數的增長。“特別是今年主要的體育賽事的舉行會給集團的銷售提供很好的機遇。”
是否“得世界杯就得啤酒天下”?
雖然贊助商和非贊助商在世界杯的營銷效果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但是在拉升品牌形象的預期下,主流的啤酒和飲料品牌依然沒有缺席。
“中國國內參與世界杯營銷的啤酒企業其實并不多,有能力去‘打仗’的只有青島、燕京等少數幾家。”業內人士指出。對世界杯的投入,百威英博一直未透露此次贊助世界杯的開支,但其贊助2010年世界杯時,營銷投入過億,外界一度猜測,今年世界杯恐怕只多不少。
華南某飲料企業高管更是直白地稱,世界杯期間的營銷以及促銷活動是需要不少費用的,比如商場里面的促銷,好的位置的堆頭是需要再投入一筆不小的費用的,還有人員的抽調以及某些地方雇傭一些臨時的促銷員,算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而在不少營銷業內人士看來,世界杯營銷參與者眾多,一方面會推高廣告等營銷費用,另一方面也會分散消費者的注意力,導致營銷效果有所下降。這種高調與國內啤酒行業本身就是微利行業的特性有所矛盾。
這種形式之下,讓各家啤酒、飲料品牌的世界杯推廣路線與往屆的高舉高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國內沒有統一大的活動,但各個區域會做一些小活動與消費者互動,比如組織消費者一起看球賽,推一些精彩互動以及到社區跟消費者互動。”某知名啤酒品牌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對此,業內人士稱:“現在啤酒企業對世界杯的看法更理性了”,過去的根本問題是大家都夸大了體育營銷的作用,事實上如果大家都去做體育營銷, 同質化下也并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要持續性地搞一些活動,不要世界杯來一次搞一次,結束之后就忘了這回事了。”有業內人士認為,啤酒企業的世界杯營銷要有布局,要有持續性。在這一點上,當國內的啤酒巨頭們的世界杯營銷多聚焦在現時的推動時,作為8屆世界杯贊助商的百威英博顯然經驗更為“老到”,選擇將部分收益捐獻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于在5所百威英博希望小學建造“百威逐夢球場”。(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