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樣的品牌布局是有意為之。
早前,巴黎老佛爺百貨(中國)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向媒體表示,老佛爺百貨要有自己的風格與個性。老佛爺百貨官網也將其與競爭對手的主要區別定位為:為消費者提供眾多特別的、獨有的品牌及產品選擇。
配合這樣的定位,老佛爺百貨實行買手制,即讓有經驗、有眼光的買手先行選擇貨品。然而,實行買手制似乎是一步險棋,有業內人士認為其在國內依然水土不服,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成為拯救百貨業愈發同質化的救星。
然而,買手買來的商品雖然獨特,卻難過橫在消費者心中的“價格”這道坎兒。
“西單老佛爺主要是國外的二三線品牌,價格也沒有競爭優勢。”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與巴黎總店相比,西單老佛爺店里的頂級品牌不多。隨著出境購物越來越方便,消費者已經感受到了這些二三線品牌在國內外的差價。“即使把巴黎老佛爺的品牌照搬過來,價格上也不存在優勢。”
百貨店轉型重體驗
法蘭西風情尚不足
在西單老佛爺開業之前,老佛爺百貨公司國際部負責人蒂埃里·瓦尼埃表達了兩次“進京”的不同感受:“那時的市場條件還不夠成熟,現在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5年間,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老佛爺也許只答對了一半兒。對于百貨業來說,面臨的最大難題已經不再是顧客的消費能力,而是如何把足不出戶就能網上購物的消費群體吸引到實體店來。
“顧客大多是先來吃頓飯,看場電影,再順便購物。”在西單大悅城里一家西餐店工作的小張說。北漂了10年,西單工作了6年,小張愈發感覺到這幾年來把購物當首要目的的顧客越來越少。她介紹,以前顧客是來西單買衣服逛累了隨便吃點,而現在大多是朋友聚會吃飯,有空才看看衣服。
在賴陽看來,沒能迎合這種改變正是老佛爺遇冷的原因之一。雖然是法國的“洋佛爺”,卻很難聞到她身上獨特的法蘭西味道。云南菜、臺灣菜、美式比薩……即使是老佛爺百貨內最有人氣的餐飲區中,也難覓法式大餐的蹤影。好不容易在4層找到了一家名叫“西貢在巴黎”的餐館,服務員卻介紹:“店里90%是越南菜,只是有幾道法國菜。”
“老佛爺百貨主要還是傳統意義的百貨商場,雖然來自法國,卻沒有很好地讓顧客體驗到法國的文化。”賴陽說。互聯網電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者到百貨商場更多是追求純粹的體驗,老佛爺百貨并沒能與這種觀念實現對接。
早前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顯示,西單未來將被打造為“引領城市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標志商業中心。“未來西單商圈的走向是注重年輕時尚的體驗,餐飲、休閑、文化娛樂等內容將大量增加,傳統的百貨零售雖然會有一定比重,但會逐漸減少。”賴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