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否真的離開過,我們真心希望kappa能成為你的新朋友。”
不久前,在Kappa2014新品推介會上,中國動向集團市場部經理陳晨的一席感言,預示著與行業同處低迷期的Kappa將攜新品“戰斗家族”試圖嘗試走出“陰霾”。
具有近百年歷史運動品牌Kappa誕生于意大利,“背靠背”的LOGO曾風靡一時,后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而意大利人無法想象,Kappa最終涅槃卻是在中國。
在Kappa進入中國初期,整體市場還處于傳統專業化體育服飾風潮的年代,Kappa成功塑造成為具有時尚運動概念的運動品牌。其標新立異的產品徹底顛覆了原有傳統性產品格局,業績一路驚人飄紅。
“kappa是第一家把運動和時尚相結合,并大秀時尚色彩。當時以差異化形象出現,的確為kappa找到一個藍海。”服裝設計部色彩專家孫一冰告訴記者。
即便是在金融危機期間,Kappa的“東家”中國動向銷售額依然達到33億元,毛利率達到驚人的62%,其凈利潤高達40%。2009-2010年其凈利潤更是破紀錄達14億元,如此高增長、高利潤是國內體育用品企業不敢想象的。
難道真是“臺風來了,豬都能飛”?
好景不長,2011年Kappa神話戛然而止。據年報顯示,由于存貨回購、存貨減值等因素的影響,2012年Kappa品牌整體門店總數持續縮減。截止2013年6月30日,上半年的銷售額為5.63億元,降幅達32.3%。“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經歷行業最嚴重的下調周期。”就連李寧集團創始人李寧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面行業壓力。
Kappa曾在短期內創造出神話般的業績,但當高增長風暴停止時,Kappa陷入萎靡不振。歷經過山車式的起伏,沉寂了3年時間,未來的Kappa將如何走出困境?
“顛覆”Kappa
最輝煌時,Kappa2011年曾擁有4000家加盟商店面,而今卻已剩1400家。千家店面雖顯龐大,但卻沒有一家是屬于Kappa直營的。曾一度將輕資產模式“玩”到極致的Kappa,在短期內賺得盆滿缽滿。而在最得意時,Kappa忘記了對于服裝企業最要命、最需及時解決的“兩個”問題……這也為Kappa陷入一蹶不振埋下伏筆。
“2010年前,我們奉行極度輕資產。它的爆發力強,速度快,投入小,可以調集所有的資源……那時我們將輕資產做到了極致。”在接受《環球企業家》獨家專訪時中國動向集團首席運營官秦大中回憶說。
2011年底,和所有同行一樣,Kappa開始陷入一場沒有時間表的低迷期。Kappa的品牌門店急速縮減,產品銷量持續下滑。彼時,曾沉迷在極度輕資產模式中的Kappa突然發覺這個模式“玩”不下去了。
“翻開財務報表,現在就剩錢了,幾十億的現金趴在那里。”秦大中對于如今的局面顯得有些懊惱。“在快速成長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在國外,如此快速的品牌增長速度是非常稀少的。”陳晨告訴《環球企業家》。
在Kappa處于困惑初期,已身為集團董事會副主席的秦大中不得不再次“出山”,接任前空降高管留下的首席運營官一職。同時,中國動向老大陳義紅同時出山。回歸后,二人便開始對Kappa進行“大手術”。
由輕轉重,成為Kappa轉變的最重要革命之一。除了錢以外,Kappa沒有自己的直營店,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價值30多億的庫存也一度讓Kappa有些喘不過氣。
如果在Kappa最得意的之時,為其提醒危機的所在。那時的秦大中一定會很不屑的說:“沒事!我們是中國最大的運動時尚類企業,我們有控制能力。”如聽者不信,秦大中會有一堆的理由反駁。或許,那種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