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門戶網站的一個彈窗廣告點擊進入一家號稱Nike中國官網的淘寶店,整個店內只有一雙價格289元的耐克男鞋在售,銷量已經接近3000雙,查看購買記錄,“3折秒殺、僅此一天”的聚團購至少已進行了3天。這樣的例子在淘寶上俯拾即是。
得益于網絡購物的普及和社交網絡的興起,山寨鞋無縫不入,遍地開花,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山寨鞋后,從消協、工商、質檢到第三方鑒定機構,所有的官方維權渠道都無法提供鑒定真偽的服務。鑒定渠道缺失成為頂著各種名牌LOGO的山寨鞋在中國大行其道卻有恃無恐的原因。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這也折射出國產體育用品的尷尬處境,在不敵國際品牌的同時,其原有的中低端目標顧客也被山寨鞋逐漸分食。
消費者 山寨鞋泛濫成災
熱衷網購的王先生通過上述鏈接購買了一雙鞋,在賣家承諾專柜驗貨并且七天無理由退款后,王先生下單購買。三天后,這雙鞋從廣州到達王先生的手里。從鞋盒到鞋子的各種細節,王先生無法自行判斷是否正品。他瀏覽了購買鞋子的評價記錄,在幾十頁的評論中,對鞋子質量、外形的評價居多,而是否正品的評論次數甚至排在服務態度之后,也有評論直接說是高仿,店主也并未對此否定。
“一般情況下只有從品牌經銷商旗下的正規渠道購買的鞋子才稱得上是正品,淘寶上賣的,小店里賣的,市場上放在車子后備箱賣的那種鞋,基本上都是仿冒的。”崔建成(化名)曾在一家國外運動品牌的青島代工廠工作過,目前經營一家外貿鞋店,專門出售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運動品牌的鞋子,他稱之為“原單鞋”。據他介紹,上述品牌各種型號的鞋子在他店里基本上都可以買到,“今年的新品也有,但是比較少,沒有的款式,可以拿圖片或者型號去工廠預訂”。崔建成說,如果批發的話,平均價格在200元左右。他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已經發展了五家加盟商了,“他們從我這里拿貨,回去加價一兩百塊賣”。
事實上,來自品牌專柜的鞋子也要打一個問號。籃球愛好者李先生從網上代購了一雙耐克AIR JORDAN 1籃球鞋,如店主承諾,鞋內附帶了購鞋小票。小票顯示,這雙來自北京某商場的鞋子原價1080元,折扣3.6,實收388元。但李先生表示,這款鞋子是復刻版,本身數量就很少,再加上價格很低,應該不是正品。顯然,李先生對此已有預期,他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這款鞋子在網上從99元到上千元都有,自己購買的這雙是“質量不錯的高仿鞋”。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網上查詢李先生購買的那款鞋子,一共有5397件寶貝,按銷量排名,前10名價格在140-399元。
隨后北京商報記者到商場調查發現,該商場內并沒有李先生所購買的那款鞋子,而商場工作人員也表示,小票上面所列收銀員、員工卡號信息都與商場日常的小票不同,不是商場出具的小票。記者在多次撥打聯系電話后,始終無人接聽。有商場業內人士稱,在體育用品產業低迷的時期,消費不振,但房租、人力成本都在上升,“經銷商扛不住的時候,就會出現真鞋假鞋摻著賣的情況”。
專賣店 鑒定真偽不是業務范圍
王先生對鞋子鑒定的請求遭到了耐克專賣店的拒絕,得不到專柜驗貨便沒有證明鞋子是否正品的憑據,自然也無法退貨。
事實上,注明“接受專柜驗貨”已經淪為形式主義。阿迪達斯三里屯店工作人員明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專賣店沒有鑒定真偽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鑒定,也沒有任何書面證明可以出具,同時這也不是專賣店的業務內容。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阿迪達斯客服處得知,只要是從非授權店面購買均默認為非正品,而所有的凡是授權店面,包括專賣店、大型超市、商場攤位等在阿迪達斯這里都有記錄。此外,耐克、Vans、Puma等其他運動品牌的專賣店也表示,不接受驗貨。
雖然品牌專賣店對非正規渠道的產品不做鑒定,但有一些銷售員會給出建議。一家阿迪達斯專柜導購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限量款鞋子只有直營店才有出售,本身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幾百元的鞋肯定是假貨。另外據有經驗的買手介紹,阿迪達斯的應季新品不會低于7折,春季款可能會在5折左右。網上那些只有100多元的鞋與原價相比,已經低到2折甚至1折,單從價格考慮也不會是正品。
Vans西單大悅城店店員透露,一般情況下,會告訴消費者一些基本鑒別常識,但為了防止過多的細節落到高仿生產者手里,很多鑒定方面的東西是不會外露的。而網上出售山寨鞋的店主深諳其中的道理,利用不具備鑒定常識的消費者和不具備鑒定權的專賣店之間的“真空地帶”牟利。
機構 只做性能檢測 不做真偽鑒定
在被品牌專柜拒絕鑒定后,作為單一的消費者個體,想要鑒定購買鞋子的真偽似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北京商報記者撥打12315后,接線員告知,若消費者有糾紛,首先需要消費者具備購物的發票和小票。而他在網上購買時,沒有小票,更沒有發票。北京商報記者從消協了解到,對于此類事情,消協只能盡量調解,并不具備鑒定商品真偽的權利。北京商報記者之后聯系了北京市質監局,質監局稱,若消費者對產品有懷疑,可以先跟零售商溝通,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可以委托商家來做檢測。其表示,其所承擔的主要任務是企業集團的質檢申請,一般不對個人開放,同時,市質監局強調,對物品只做質量、材質和性能檢測,不做真偽檢測。“比如,鑒定材料是不是牛皮,是不是具備防水功能,但若檢測不是牛皮也并不代表它不是真品。”
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市質檢局網站上公布的服裝鞋帽類產品的檢驗站一共有4個,其中,北京市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一站可以檢驗鞋類,但是只對公司不對個人,而且只針對未上市流通的產品做檢驗。剩下3個檢驗站只針對服裝不針對鞋類。此外,國內最大的從事鞋類及鞋材檢驗機構國家鞋類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未有過個人檢測的先例,多是工廠拿鞋做各類項目檢測以方便向客戶展示。此外,上述工作人員強調,他們的檢測業務針對的是鞋子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以及健康安全衛生等有國家標準的性能。
其實,一般的消費者在被專賣店拒絕鑒定后,更多的是求助于民間渠道。比如各大論壇的鑒別山寨鞋的帖子、網絡上的鑒別視頻等,而阿迪達斯、耐克等知名品牌,擁有眾多的粉絲、發燒友,他們對品牌旗下的各種產品了如指掌,通過對鞋子的發售時間、型號、工藝等各種細節的推敲進行判斷。
崔建成因為曾在代工廠工作,對于正品鞋和山寨鞋的鑒定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但他并不同意將所有的非正品鞋統稱為山寨鞋。在他看來,莆田、廣州等地的制鞋工廠大規模的仿制鞋才稱得上山寨鞋,而購買山寨鞋的一部分消費者是希望能買到原單鞋。“原單鞋跟正品鞋在同一條流水線上生產的,質量沒區別,就是沒有走正規渠道而已。”他向北京商報記者說,原單鞋價格只有原價的幾分之一,這也是淘寶客們的目標,“但多數不是真的,因為數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