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目前有近百家高端服裝定制店。市服裝協會秘書長張曉峰說,這些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老板大多是裁縫出身,專業上沒得挑,但市場營銷是他們的短板,特別是去年節儉之風盛行以來,行業正面臨著洗牌。
不過,高端定制市場還是被很多人看好。去年的國際服裝節,倫敦薩維爾街高級縫紉大師安德魯帶著為英國皇家貴族服務的定制團隊來到寧波,兩天時間就接了20多套訂單。今年1月10日,安德魯又來到寧波,約見新的預約客戶,并考察了寧波的高級定制市場,還打算在寧波開店。
頂級的英國薩維爾街裁縫來了,寧波高端定制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定制服裝被當作藝術品來打造
和義大道對面,周孟江的店面不大,但裝修得很精致,櫥窗里陳列著的樣衣件件面料考究式樣別致,走近了看,淺灰色休閑西服前胸口袋那細細的針腳,據說是一針一線手工縫制的,小巧玲瓏形態各異的各色扣子,在陳列柜中閃閃發光。在這里,每一個細節都展示著主人的獨特品位。
周孟江在和一個客戶打電話,那個客戶覺得襯衫的袖管有點緊,于是兩人在法式扣兩個扣眼間內徑到底是23厘米還是22.5厘米的細節上溝通了20分鐘,最后結論是改了重做。
周孟江說,他在寧波開設服裝店已經10多年了,逐漸轉向定位高端群體。和義路上的店面主要是接單的,他在奉化和寧波都有加工作坊,請了裁縫做成衣。業務以男裝為主,襯衣價格在3000元左右,西服在5000元至3萬元之間。客戶大多是企業主,也有部分白領和公務員。讓他有點得意的是,寧波某知名品牌的服裝企業副總每年都會在他那里定制西服,“一年5套,工作日一天一套,他們自己生產的西服他反而不穿。”
在周孟江看來,企業流水線上出來的是產品,而他們打造的是藝術品。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周孟江就在廣東的一家小成衣作坊打工,做的就是定制的活。老板是香港人,看重內地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把作坊安在了廣東。老板在香港接單子,量好了尺寸后拿到廣東來做,客戶大多是英國人。當周孟江花了三四天時間,做好第一件襯衫時,他就想著什么時候自己也開一家服裝店。
距離和義大道不遠的老實巷,一間小小的二居室里,做了大半輩子裁縫的任嘉偉也懷著同樣的夢想。在開店之前,他是我市一家大型服裝企業的資深打板師,年薪20萬元左右。因為覺得流水線無法將自己的設計和理念完全付諸實踐,兩年前,他不顧家人反對,辭職開了家白領衣館,專門提供私人定制服務。
2010年,任嘉偉獨立開店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定制西服,花了三天時間,卻只收了400元錢。“是一整套哦。”他一臉無奈。
那家店開在麗園南路上服裝定制店,沒有精致的裝修,看上去有點寒磣。“沒人聽我的解釋,什么高端面料,量身定制,他們只說不實惠。偶爾有年輕人到店里來,看到這簡陋的店面,他們不相信我能做出好東西來。”
半個月的業務量為零,任嘉偉捱不住了,就用普通的面料,成本價接了這第一單生意。
門檻降低,業務也有了,但價格上不去,利潤微不足道,他的純收入遠比不上之前的工資。錢是小事,更糟糕的是,他發現自己真的變成了普通的裁縫,自己的專業和理念根本用不上。
去年初,任嘉偉關掉了麗園南路的定制店,在海曙租了套二居室。他沒事就在各大商場和小店逛,看款式、面料、做工、內襯,全然不顧商場導購異樣的目光。
小小的客廳放了打板機后,空間就很小了。房里掛著樣式各異的女裝和男裝,都是這兩年流行的款式。任嘉偉隨手拿出一件淺色大衣:“這是我仿的,我用的面料還比正版的好,全羊毛的,人家至少兩三千,我1500元就能做出來。兩三千元,我能做一件羊絨大衣。”
但那沒用,再價廉物美,愿意花兩三千元甚至更多的錢買一件大衣的人,不會找上門來。
任嘉偉一直很糾結,他心目中的客戶群,就算不是高端商務人士,至少也是普通白領。
相比任嘉偉,周孟江的境況好了很多。他說,他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來發展高端客戶。
2002年,周孟江在孝聞街開出第一家制衣店時,做出的西裝也就三四百元,絕對談不上高端。10多年的時間,憑借慢慢積累的口碑,他逐漸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優質客戶身上”,開始嘗試高端定制。這些客戶不太在意價格,但比較注重西服的品質,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對細節提出更多要求。
2009年,和義路改造,周孟江關掉了孝聞街的店面,把和義大道對面的雜貨店租了下來。他的高端定制店和奢侈品一條街一起開張,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的客戶維持在一兩百人左右。
寧波高端定制市場正面臨洗牌
從去年開始,節儉之風盛行,周孟江的店一下少了三成客戶。
受到沖擊的遠不止周孟江這一家,另一家開在五星級酒店的高端定制店老板說,他們的業務至少減了一半。
盡管感覺陣陣寒意,但周孟江覺得,這未必是一件壞事。“高端定制市場如果走送禮消費的路子,本身就不會長遠。接下來兩年,這個市場肯定會經過一番洗牌,能生存下來的都是有一批忠實客戶的門店,他們會更加注重質量,看重信譽,維持并培養更多忠實的客戶。”
毋容置疑,客戶群再怎么培養,高端定制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是“小眾化”的消費,無法與流水線生產的服裝廠相抗衡,而這幾年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也使得高端定制的利潤越來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