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degucht)沒參加之前舉辦的時裝秀實在是太不給力了。要不然,在最近舉辦的歐盟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中,一旦提及“法國文化例外政策”(french exception culturelle)話題,就會讓他擁有充足的反擊材料。然而,時裝業并未列入談判內容范疇——甚至最高端的定制服裝也未能列入,要知道,它們可是在巴黎被創立并臻于完美的。在整個高級定制時裝周期間,除了舉辦地之外,高級定制時裝似乎已與法國沒多大關系。
這樣說并不算太夸張:諸多高級定制品牌中,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是唯一一家設計師是真正的法國人的品牌。其它幾大品牌則與法國人毫無關聯:迪奧(dior)與martin margiela artisanale的設計師是比利時人、維果羅夫(viktor&rolf)的設計師是荷蘭人、香奈兒(chanel)的設計師為德國人、范哲思(versace)、阿瑪尼(armani)、瓦利(valli)與華倫天奴(valentino)的設計師是意大利人、ulyana sergeenko的設計師是俄羅斯人、艾莉?薩博(elie saab)的設計師是黎巴嫩人。但是多數品牌的藝術水準都非常高。
這一切或許可以歸咎于自由市場、全球化與因特網,但當代時裝業似乎離它的“龍興之地”漸行漸遠,高級定制設計師們對此一清二楚。
在香奈兒時裝秀上,設計總監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在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grand palais)搭建了一座廢棄的劇院,并把它密封在玻璃屋內。迪奧藝術總監拉夫?西蒙斯(rafsimons)坦承自己的創作靈感源于四大洲(亞洲、歐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特別想設計一個時裝系列,“介紹迪奧,但并不僅僅止于巴黎與法國,而是全球各地。”維果羅夫在13年后再次涉足高級定制時裝周,推出了黑外套與睡袍系列(其線縫與紋路頗似新行星形成后快速冷卻后留下的熔巖狀粗石),作為自己的強勢回歸之作。
華倫天奴奔放熱情風格的時裝周上(其設計靈感來自美術品陳列室、希區柯克(hitchcock)以及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髦的雙面駝色花呢服、由俄國格子式羊羔皮與黑玉打造的女式護套以及珊瑚枝裝飾的睡袍——皮喬利(pierpaolo piccioli)與瑪麗亞?基烏里(maria grazia chiuri)說所有的服飾都是在意大利國內的工作室、由意大利人精心打造而成。
“至于法國人嘛?”他們聳聳肩,一臉困惑。“高級定制并不一定非得是法國人的。”
倒不是說脫離昔日的時尚中心一定糟糕透頂,而是為了在設計地為女裝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設計師們不得不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安營扎寨。當今之時,多數設計師遍布全球各地。
在拉格菲爾德的香奈兒時裝展上,他為大都市的新俊男靚女設計了未來主義風格的裝束——類似上世紀80年代新浪潮(newwave)科幻電影中的裝扮:閃耀金屬光澤的銀白色及黑白色套裝(不是超短就是下裹至腳踝處的裙子與圓肩夾克外套)、尾部綴有金屬飾片的長禮服以及乙烯基材質的寬腰帶。
迪奧展出了西蒙斯的作品,以四邊形方式呈現,每一邊都有代表服飾:代表亞洲的是尖釘式扎染面料做的三色調直筒款緊身裙;代表歐洲的是非對稱型、灰色法蘭絨及真絲寬擺長袖連衣裙;代表美洲的是深藍色大圓領背心(tanktop)搭配橙色及黑色條紋狀休閑款綢緞舞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