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屆中國服裝節上,英國時尚協會首席營運官simon,英國著名設計師TODD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們就中國時尚服裝品牌國際化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現在的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名聲=COPY,中國服裝品牌想要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必須擺脫抄襲。他們認為日本制造的崛起非常值得學習。另外ZARA、H&M的成功也并不是簡單的抄襲而已,所以抄襲絕對不能成為中國時尚的崛起之路!
以下是采訪內容:
(答:TODD、simon的回答)
記者:請談談今年你們來到這里對整個展會的一個感覺?有什么亮點?
答:深圳對這次時尚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這次展覽的進步很大。關于歐洲風格和中國風格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樂趣。在展會中有很多歐洲風格的衣服,但是也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中國開始逐步去了解歐洲風格了,而更多中國的時尚服裝開始走向世界了。歐洲風格是這次展會很普遍的風格,很多服裝品牌中化了歐洲風格的服裝,所以使更多的中國人能接受歐洲風格的服裝。我們對這次秀感到印象深刻。
記者:請談談您對風格的理解?
答:Style是無對錯的,我希望中國的品牌不是一味的抄襲,而是要變得有影響力。
記者:如果說COPY不是中國時裝界的發展之路,那么ZARA、HM在時裝界的成功可取嗎?
答:ZARA意味著你可以以一個好的價錢買到好的產品。它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制抄襲的企業,他有自己的設計團隊。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品牌,他們在進步。他們也許使用國際大牌的設計元素,但是他們也融入了自己的原創。中國可以學習的是他們技術和產品,現在的中國完全有人力和錢力去做。30年前,日本產品在國際上的名聲并不好,但是30年以后日本制造已經非常有創造性了。創造、技術等都是日本產品的優勝點所在了。現在很多歐洲人開始尊重日本的產品了。
記者:中國之前的加工是比較低端的,現在是否要走向精工化?
答:歐洲也許多不同的市場,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取決于中國市場想進入什么樣的市場?但是就現在來看中國品牌的名聲就是COPY,中國制造=COPY。
記者:對中國的品牌來說,進入外國市場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答:中國企業可以參照歐洲品牌,歐洲品牌的營銷方式等都很值得學習。中國企業不能簡單的區分什么是高端的衣服,什么是低端的衣服。這是一個經驗的問題,所以也許要過好幾年,中國的服裝企業、中國的設計師才能掌握這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