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5 年度我國棉花供應總量約 2080 萬噸,消費量為 720 萬噸左右,明顯供大于求,庫存繼續累積達 1480萬噸,進入 2015 年因產量下降導致供應量下滑至 2010 萬噸,需求小幅下降至 713 萬噸,庫存小幅下降至 1417萬噸,但仍非常高。其中供應包括國儲棉、新棉、進口棉,企業手中的結轉庫存。
截止到 2015 年底國儲棉存量仍在 1015 萬噸左右,可以說是占據供應量的半壁江山,這一部分其實是無法在市場上自由流通的,需要相關部門拋儲才能形成有效供應,所以我們把此定義為潛在的壓力,激發的條件是一旦市場有所漲動;2015 年進口棉受配額數量制約,供應有限,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6 年繼續嚴控棉花進口,關稅內進口配合仍限制在 WTO的約定底線 89.4 萬噸的水平上;涉棉企業手中的存棉在仍普遍看空后市背景下存量較低。
單就本年度的產需來看,本年度國內棉花總需求量在 713 萬噸左右,530 萬噸的新棉供應量 89 萬噸進口配額,尚有缺口約 90 萬噸左右,且今年 7-8 月份 20 多天的高溫天氣影響新棉質量,導致其纖維偏短、馬值偏高、機采棉亦仍存在各種問題,導致高品質棉花相對緊缺,不排除在近階段新棉上市集中期過后,隨著棉源的縮減,在國儲棉拋售前市場存有有一定的反彈空間,但仍不會走高,因為還有中儲棉拋售的威脅,市場預計在 2016 年 3 月份左右國儲棉可能會拋售。
據了解,山東德州畝凈利潤-616.45 元,同比減少 227.92 元,夏津畝凈利潤-520.32 元,同比減少 150.36 元;江蘇豐縣畝凈利潤為-268.16 元,同比減少 261.24 元。所以 2016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將繼續縮減,庫存繼續得以消化,庫存消費比跟隨進一步下降。從歷年庫存消費比與期價關系來看,去庫存初期,期價整體仍還是會相對偏弱,但進一步去庫存后市場將尋得底部進而回升。
近年來糧食價格穩步上漲,而棉花價格起起落落極不穩定,2015 年棉價更是跌至 6 年來的最低谷,相對而言棉花的種植效益偏低,2015 年棉花種植面積繼續下降。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2015 年全國種植面積降幅 20%左右。其中,內地大概減少 40%。新疆減少幅度應該在 10%左右。
整體來看今年我國棉花單產小幅 3%左右,各地區有分化,今年長江流域棉花生長期陰雨寡照,單產有一定下降,但黃河流域天氣良好,單產增加明顯,另外新疆部分地區因 7-8 月份高溫天氣而導致產量有一定下降。基于種植面積的下滑明顯,2015/16 年度我國棉花產量為 530 萬噸,同比下降 16%,產小于需,庫存開始消耗。2015 年植棉成本繼續上揚,而收益情況卻受棉價疲弱及單產下降而仍較為悲觀,尤其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