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國產紗淡季訂單減少,局部售價疲弱下滑。山東紡企反映,因傳統銷售淡季訂單減少,純棉紗行情疲軟,交易清淡,售價下調。8月4日,德州某中型廠家精梳32S出廠價27000元/噸、40S價28000元/噸,高配32S價25000元/噸、40S價26000元/噸,均較8月1日下調200元/噸。該廠負責人表示,目前只能依靠老合同、老客戶維持開工生產,產品庫存尚勉強保持前期水平。不過,當地限、停產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廠商表示,目前常規普梳21S、32S及氣流紡12S、16S、21S等低價位紗線交易尚可,若購買量較大售價還可商談,但多數企業都是虧本銷售。而C40S以上支數的精梳、高配、高支紗需求乏力,訂單較去年同期銳減,售價大幅下降。部分大型企業自4月上旬至今,高支純棉紗價格跌幅已超2000元/噸,個別品種超3000元/噸,而低支純棉紗的跌幅在1000元/噸左右。純滌紗仍交易清淡,多為散量發送,售價亦疲弱下滑,以T45S、T80/C20 45S、R10S、30S、T80/R20 40S/2、45S等品種的交易量稍大。
第二,進口紗交易量不大,價格“跌跌不休”。8月4日,山東青島港某貿易商介紹,近期進口紗價格小幅下滑,出貨放緩,其中印度紗21S價22500元/噸、32S價24300-24400元/噸,越南紗32S價24000元/噸,均較7月28日下調200-300元/噸。該貿易商說,因近來進口棉紗競爭激烈,交易量受抑難擴,且價格“跌跌不休”,一些貿易商已開始嘗試加大進口印度、越南、印尼等地的混紡紗和新型纖維紗,以求拓展銷路。
綜合以上市場表現,棉紗疲弱下跌,訂單減少有以下原因:
一是,近期ICE期棉合約價格大幅下跌。7月31日,ICE主力合約盤中低點跌至62.32美分/磅,再創近五年來新低,雖然尾盤回升,但破65美分強支撐位,向60美分關口逼近的形勢已確立,整個盤面和現貨市場看空氛圍十分濃郁。部分貿易商認為,由于今年美國、印棉預計大幅增產,今年棉價易跌難漲。
二是,預計國內棉價將以更低水平接軌。隨著新年度的日益臨近,國內市場主體對新年度棉價的定位更加悲觀。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國產棉價格在14000-15000元/噸,也就是說,目前17000元/噸的價格重心仍有下移2000-3000元/噸的空間。受此影響,國內紡織企業一方面繼續壓低棉紗售價,一方面減少棉花庫存,以盡量減少損失。
三是,國內長絨棉價格跌幅較大。據黃河流域部分棉商介紹,截至8月4日,河南、山東倉庫提貨的137級長絨棉價格在29300-29500元/噸一線,237級全部高于29000元/噸,相比7月下旬報價繼續下跌400-500元/噸。根據市場的預計,未來8-9月長絨棉仍有2000-3000元/噸跌幅,繼續給下游高支紗施壓。
綜上所述,由于新年度國內外棉花價格下跌概率較大,加上外紗沖擊和下游消費未有明顯好轉跡象,預計棉紗疲弱下跌走勢仍然延續,紡企應做好應對準備,避免出現大幅虧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