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一些棉花貿易商反映,11月中旬以來港口保稅棉、已清關外棉和即期裝運外棉的成交再次陷入冷清,一方面是港口外棉數量已降至3萬噸左右,而且以2013/14年度低品級、低品質和虧重比較突出的印度棉、中亞棉以及2014/15年度的SLM級澳棉為主,無法滿足紡C40S及以上高支紗,“掃貨”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新疆棉陸續通過汽運、鐵路出疆以及地產棉的加工上市量逐漸上升,階段性的滿足了棉紡織廠的補庫需求,對進口棉的依賴度下降。一些外商表示,2014/15年度美棉最快在12月中旬前抵港,但由于品級、長度和馬值等原因前期花并不受中國紡織企業的“青睞”,有2015年棉花進口配額的企業更傾向于詢價、訂購1月底或2月底前到港的SM級及以上美棉,而印度棉由于采摘、收購和加工進度低于預期,12月25日前能裝運并抵達中國主港的數量非常有限,古吉拉特邦S-6基本沒希望,棉花品質甚至要低于地產棉。
USDA報告利空稀釋 外棉現貨成交降溫
時間:2014年11月14日來源:中國棉花網作者:
由于USDA11月份報告上調了2014/15年度美國及全球棉花產量,同時上調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量,中國等主體消費國需求持續疲軟下調,造成ICE期貨各合約承壓較大且大幅度下滑。
由于USDA11月份報告上調了2014/15年度美國及全球棉花產量,同時上調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量,中國等主體消費國需求持續疲軟下調,造成ICE期貨各合約承壓較大且大幅度下滑,12月合約低點再次逼近62美分強支撐位,但隨后在中國、墨西哥及東南亞國家消費買盤和投機炒作資金入市的聯合作用下,中幅反彈,多空雙方仍在62-65美分廂體內反復尋找突破口,因棉價偏低美國一些棉農延緩了棉花的銷售,市場短期供應偏緊,投機性買盤跟進。另外,外圍商品觸底反彈也短期內為ICE主力合約提供了企穩動力,業內分析12月合約短線“背靠62美分”仍有小幅拉高的預期,但中國的進口量將因政策因素而大幅下降,新棉供應壓力逐漸顯現,一旦3月份以后再重啟國儲棉競賣,中國市場將首先淪陷,而美國與印度新棉的陸續上市,對出口市場份額的爭奪將進入“白熱化”,支撐棉價的利多因素將逐漸消失,ICE主力將跌破62美分,測試60美分關口。
標簽:外棉
相關閱讀
- “中國制造2025”,毛紡織行業給出“新澳”答案2022.04.29
- COTTON USA?首次線上舉辦CHINA COTTON DAY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及長期合作2020.11.13
- 做服裝外貿一定要知道的120條服裝術語2020.10.28
- 柯橋、盛澤、中大各檔口全面上漲!漲價潮背后原因何在?2020.10.15
- Burberry的維多利亞時代風格軟帽系列2020.04.14
- 美農業部份預測棉花消費負面影響持續2020.04.01
- ICE美棉周四跌至五個月低位報每磅59.70美分2020.03.16
- Valextra 帶來 2020 春夏系列 Tric Trac 手腕包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