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價差拉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的影響
時間:2012年08月17日來源:經濟日報作者: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逐漸拉大,截至目前,每噸價差最高時已達5000元。
一方面,受進口配額調控限制,很多棉紡企業其實采購不到進口棉,部分企業主要以國產棉為原料,這就造成了高原料成本與低產品售價之間的倒掛,并直接導致棉企虧損,最終使棉市下游需求萎縮加劇。
另一方面,價差不斷拉大,使得國內棉花消費企業更愿意選擇進口棉及棉紗做原料,國產棉除了進入國儲庫以外,市場實際銷售情況并不樂觀,上游棉花生產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棉紡協會跟蹤的棉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40%。國內一家棉紡廠的負責人直言,棉花原料的采購現已占到企業成本的70%,再加上價格波動不休,毛利僅為3%至4%,企業已經承受不起。國產棉用不起、進口棉買不到,正逼迫一些企業另謀出路,選擇去其他國家投資建廠。
棉紡織企業現實的情況是,盡管由于價格和技術發展的優勢,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已開始部分取代棉花,但最近的行情卻顯示,全部使用棉花為原料的純棉紡織企業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同時使用棉花和化纖的混合紡織企業,處在微虧和微利之間;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纖的新型的纖維企業有一定盈利,但盈利程度卻較前幾年大幅下降。
行業專家認為,突破原料瓶頸,確保平穩發展,行業調整升級已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尤其是處于制造環節的眾多中小企業,利潤薄,集中度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最易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現在來看,這些企業不僅要密切關注棉價行情,還要重視纖維原料結構的調整,比如在接單棉紡生意的同時,加快替代性原料的開發和使用,改變企業單單“圍著棉花轉”的局面。
未來,棉價依然有著較大不確定性,紡織業基本面好轉也仍需時日,對此,紡織企業需著眼長遠,主動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最大可能地規避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一方面,受進口配額調控限制,很多棉紡企業其實采購不到進口棉,部分企業主要以國產棉為原料,這就造成了高原料成本與低產品售價之間的倒掛,并直接導致棉企虧損,最終使棉市下游需求萎縮加劇。
另一方面,價差不斷拉大,使得國內棉花消費企業更愿意選擇進口棉及棉紗做原料,國產棉除了進入國儲庫以外,市場實際銷售情況并不樂觀,上游棉花生產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棉紡協會跟蹤的棉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40%。國內一家棉紡廠的負責人直言,棉花原料的采購現已占到企業成本的70%,再加上價格波動不休,毛利僅為3%至4%,企業已經承受不起。國產棉用不起、進口棉買不到,正逼迫一些企業另謀出路,選擇去其他國家投資建廠。
棉紡織企業現實的情況是,盡管由于價格和技術發展的優勢,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已開始部分取代棉花,但最近的行情卻顯示,全部使用棉花為原料的純棉紡織企業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同時使用棉花和化纖的混合紡織企業,處在微虧和微利之間;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纖的新型的纖維企業有一定盈利,但盈利程度卻較前幾年大幅下降。
行業專家認為,突破原料瓶頸,確保平穩發展,行業調整升級已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尤其是處于制造環節的眾多中小企業,利潤薄,集中度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最易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現在來看,這些企業不僅要密切關注棉價行情,還要重視纖維原料結構的調整,比如在接單棉紡生意的同時,加快替代性原料的開發和使用,改變企業單單“圍著棉花轉”的局面。
未來,棉價依然有著較大不確定性,紡織業基本面好轉也仍需時日,對此,紡織企業需著眼長遠,主動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最大可能地規避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相關閱讀
- “中國制造2025”,毛紡織行業給出“新澳”答案2022.04.29
- COTTON USA?首次線上舉辦CHINA COTTON DAY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及長期合作2020.11.13
- 做服裝外貿一定要知道的120條服裝術語2020.10.28
- 柯橋、盛澤、中大各檔口全面上漲!漲價潮背后原因何在?2020.10.15
- Burberry的維多利亞時代風格軟帽系列2020.04.14
- 美農業部份預測棉花消費負面影響持續2020.04.01
- ICE美棉周四跌至五個月低位報每磅59.70美分2020.03.16
- Valextra 帶來 2020 春夏系列 Tric Trac 手腕包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