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和君綜合了一份截止到2018上半年企業死亡錄,試圖從喧囂與寂寥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
希望這份死亡名單能讓更多的創業者在路上走得更穩更扎實,創業是個生死游戲。但即使滿地亡魂,也希望你向死而生!
一、2017——2018年電子類死亡名單
打敗百年尼康的,是2000萬柔光自拍
你的相機是尼康還是佳能,這個世界似乎小到攝影離不開這兩個品牌一樣,雖然還有其他品牌存在,但尼康與佳能在攝影領域的領頭地位仍然不可撼動,誰想過在沒有被撼動攝影器材技術領先地位的情況下,尼康居然也要關廠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7年10月30日,日本相機制造巨頭尼康在其中國官網上宣布,決議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的經營,原因是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卡片式數碼相機的市場正在急速縮小,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的尼康工廠開工率也顯著下降,運營變得十分困難。
LG手機退出中國,韓系手機何去何從
自從LG V20之后,國內就已經很少見到LG手機的消息。共和君也很少見身邊人提到該品牌的手機。在LG中國的官網上,至今還掛著LG G5和LG V10這兩款幾年前的產品。就已經有不少人猜LG要退出中國手機市場……
而前幾天我們終于得到了官方的實錘。據《中國經營報》報道,LG北京辦事處代表坦誠:“LG手機業務退出中國了”。
LG在高端市場競爭不過蘋果、三星和華為,在中低端市場也無法與眾多中國本土廠商相抗衡,價格又較高,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附:2017—2018年以不同形式退出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
二、2017——2018年電商死亡名單
網易一元奪寶,游走在違法的邊緣
每個用戶只需1元就有機會獲得一件價值幾千、甚至上萬的獎品。1元奪寶的出現,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最大的熱點。但最后,因為造成大量負面事件,網易也最終將其關閉。
許鮮網
許鮮網于2014年正式成立,用戶通過提前預定,即可于次日到店提取新鮮水果、當日生產的鮮食或等待配送上門。
短短時間,許鮮網已在北京、上海、武漢、杭州四個城市,擁有超過300家直營及聯營門店,注冊用戶已超過150萬。
然而最終因為其供應鏈,市場定位,企業基因固化,盲目擴展等原因,使得許鮮網成為了2017年度生鮮電商的首個失敗案例。
京東酷賣
京東二手酷賣網是京東旗下,一個針對二手市場的電商平臺。然而,這個劍指阿里巴巴咸魚網的產品,在短短四個月便倒閉了!
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的地位,就如同騰訊在社交領域的地位。后發者無法復制,也很難超越。
有范
有范是由美特斯邦威在其成立20周年之際推出的一款APP,是低成本、零風險的智能化創業工具和時尚配搭體驗平臺。
有范在創立之初,可謂大手筆砸錢!在2014年,美邦以5000萬元冠名首季《奇葩說》。但盡管《奇葩說》的流量非常巨大,但粉絲轉化率極其低。
除此之外,資金鏈供應不足,缺乏好產品和好的戰略規劃下,“有范”難以憑借空洞的模式打開市場。也致使有范宣告結束。
綠盒子
這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童裝公司,迪士尼在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但美女CEO吳芳芳轉移財產跑路”的傳聞也在一度甚囂塵上。
實際上綠盒子近幾年多次面臨破產,被迫放棄的狀態。盡管手握迪斯尼授權,但迪士尼在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又何止綠盒子一家呢? 再加上傳統童裝品牌開始紛紛觸網,電商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致使,綠盒子始終無法走上正軌,最終落幕。
三、2017-2018共享類死亡名單
據統計,2016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2018年,共享系加速進入死亡淘汰。截至目前,共有20多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
共享單車:創業公司淪為巨頭棋子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創業公司正習慣于棋子的角色。許多創業者認為,如果干得好,那么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需要選擇是接受騰訊或阿里的投資。若不接受,那么接受巨頭投資的競爭對手就會坐享優質資源。
共享充電寶:“偽共享”
共享充電寶從風光無限到慘淡收場,不過隔了半年時間。
▼首家倒閉的共享充電寶——樂電LeDian
資本方認為,設備故障率、不同場景中的付費意愿以及商家端的福利和分成,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用戶也不買賬,不少人認為“共享充電寶”就是一個充電寶租賃生意,只是多了一個二維碼。
共享汽車:盈利艱難
長期以來,共享汽車肩負著“改變國民出行方式”的宏偉使命,實際卻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飽受詬病。
最先倒閉的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2017年10月底,另外一家共享汽車EZZY宣布公司解散,終止EZZY平臺所有服務。
共享新模式,更多是被詬病
共享籃球、共享健身室、共享雨傘、共享租衣,甚至到后來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馬扎、共享充氣娃娃、共享圖書館……
▼共享馬扎
▼共享充氣娃娃
到這里,所謂“共享”,已經更多淪為笑話。附上死亡名單。
四、2017——2018AI企業死亡名單
騰訊研究院&IT桔子聯合發布《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根據報告的初步估算,中美倒閉企業總數已超過50家。如今,時間又過去了大半年,不知這一數字又增長了多少。
作為人工智能導師的李開復,去年4月份就公開發言稱,人工智能創業有泡沫,未來12個月,可能會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錢花完了,會倒閉。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說,“明年將有一大批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倒閉。”更有預言說,未來兩三年,將有95%以上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要倒閉。AI創業行業的泡沫太大,嚴重被高估。這和當初互聯網行業的泡沫十分相似。
以上僅僅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共和君并沒有寫出來,其中不乏有名氣,有背景的企業,但無一不是生的熱鬧,死的慘烈。
對今天滾滾而來的新商業時代,在創業江湖中,必須步步為營,尸骨為基,否則非生即死。2018仍需努力,但請后來者深刻反思,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