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間破廠房、10多名員工,資金不足萬元,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而今聲名鵲起。海寧宏達經編股份有限公司20年的發展歷程再次詮釋了一個真理——科技使企業長盛不衰
有研究表明,中國民營企業的壽命平均不到7年,而且這一平均壽命還在不斷縮短。然而已經走過20年發展歷程的浙江海寧宏達經編股份有限公司依舊活力不減,如日中天。
這家成立于1985年的校辦集體企業,從最初僅僅生產蚊帳布、鞋料,現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主營產品汽車內裝飾面料、高檔氨綸彈力面料、仿真皮革高分子纖維面料向高檔運動服面料在國內外市場均有較高知名度,公司銷售收入、利稅多次在全國針織行業名列前茅,人均創利稅多次排名全行業首位。
科技興企
當現任公司董事長沈國甫接手這家企業時,宏達還只是一家只有幾間破廠房、10多名員工的小型經編廠,企業資金不足萬元。但他們是海寧較早的經編企業之一,靠著這一產業,他們完成了最初的資本原始積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個體經營迅速進入這一領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對集體企業形成嚴峻挑戰。沈國甫認為,企業要生存下來,只有放棄普通經編市場,開發個體經編沒有能力生產并且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高檔經編面料。他們通過市場調查,迅速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改革為動力、強化投入為手段”的發展戰略。
沈國甫說,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靠經營者的策略,更要靠強大的技術和生產實力,才能在競爭中取勝。重技術是宏達贏得市場和迅速發展的關鍵。公司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進行技術改造,先后引進了德國高檔經編設備和從意大利、臺灣高檔染整設備,并全套進口起絨、磨毛、復合等先進的后整理設備,至今已投入技改資金2億多元。公司于1995年成立企業技術中心,根據市場需要“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為了保證產品開發的順利實施,他們按銷售額的5%~10%提取科技經費,并列入每年度財務計劃,確立了科技開發人才優先、財力優先和物力優先的三原則,確保技術研發的順利進行。
與眾不同
重科技使他們迅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2001年,公司在成功生產出桑塔納內飾面料的基礎上,他們又瞄準中高檔汽車市場的需求,開發出通用“別克”汽車內飾面料,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03年,“ZHD”高性能汽車內飾面料又研制成功,這種具有防水、防油、防曬、陰燃等特色的內飾產品,還具有保持與車齡同質的技術含量,再次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憑借技術優勢,宏達被上海大眾、通用別克、一汽紅旗等指定為國內獨家汽車內飾供應廠商,其汽車內飾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左右。
在開發汽車內飾的基礎上,宏達又先后開發出高檔氨綸彈力織物、仿真皮革高分子纖維面料和各類高檔運動裝面料。據統計,公司每年開發新產品20多項,新開發的高速列車特種內飾面料、超細纖維隱形面料、EL特種醫療用布等項目,被列入省級新產品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
科技給宏達插上騰飛的翅膀,使宏達從一個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產品遠銷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宏達先后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文明單位、省“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在海寧市范圍和全國經編行業中首家通過ISO14001環保體系國系。2004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6200萬元,利稅5500多萬元。
回報社會
沈國甫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他沒有滿足于宏達的成功,還同時向房地產、市場物流和教育領域進軍,并參股投資興建了海寧中國家紡裝飾城等項目。
企業做大了,財富不斷積累起來,沈國甫還是沒有滿足,他開始考慮為社會做些事情,用財富回報社會。做教師出身的沈國甫深深體會到教育對家鄉、對社會的作用,他說,人不僅要創造財富,還要創造腦富。他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投資興建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浙江宏達學校。經過5年的發展,“宏達學校”已從一所實驗學校,發展成為擁有一所幼兒園、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高級中學的教育集團,成為嘉興市規模最大的民辦學校。去年,該校還有一名學生奪得浙江省文科狀元。“這個社會少一座大樓算什么,但多一所學校能為社會創造多大的貢獻?”沈國甫喜歡桃李滿天下的感覺,他知道,一屆屆的畢業生將成為建設家鄉,振興國家的棟梁之材,這才是他對社會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