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頂救災專用帳篷,5天時間交貨!”4月26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次日,佳泰公司負責人接到了商務部相關部門的特殊任務,“這相當于企業一個半月的產量,雖說為災區趕制帳篷已經是企業的家常便飯,但是如此節奏,確實讓我們始料未及。”為此,生產線上所有訂單為生產救災帳篷讓路,力保這些救災物資按時發往災區。
下料工跑步作業搶時間
佳泰公司生產車間里,數百臺縫紉機一刻不停地響著,縫紉機工作的嘈雜聲環繞整個車間。為了在最短的時間里生產更多的帳篷,車間內每條生產線都開足馬力,100多名職工加班加點,下料、裁剪、縫制、包裝……每一道工序都在爭分奪秒,下料工人一路小跑,以最快的速度“搶”出時間。沒有人停下來休息, 車間里一派緊張而忙碌的生產場面。
“雖然任務緊急,但公司要求一定保質保量。”辦公室主任董家琪拿起一片即將拼裝的布料說,帳篷看上去簡單,其實生產起來有上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相應的行業標準,一點馬虎不得。比如這簡單的走線,方向、順序、匝的道數都有嚴格要求。粗略一算,如果按照正常生產的話,廠里一年的生產量約5萬頂,現在一下子要求在短時間內生產4500頂帳篷,這對企業的產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為了能讓受災群眾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全體員工還是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公司在帳篷質量上進行嚴格把關,并從公司派出專門的質檢人員跟蹤檢測生產質量,確保救災帳篷能夠保質保量送到災區。
每天100多頂成品帳篷出車間
近幾年,佳泰公司一直是商務部、民政部救災帳篷的中標企業。經歷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企業平時都有準備,倉庫里的儲備帳篷隨時都可以運往災區。
車間主任閆花介紹,裁剪、印字、縫紉、合成品、檢驗、后整理,到最后打包,每天在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大約有100多頂成品帳篷運出車間。即便這樣滿負荷運轉,時間還是不夠。為此,五一假期,企業安排了之前輪休的工人繼續生產,這樣人歇機器不歇,加上適當加班,產量才能有保證。
4月28日,企業又接到通知:帳篷數量調整為1110頂,5月4日交貨即可,但工人們卻沒有松勁兒。
“我們趕制這些救災帳篷時,和做普通訂單其實是有區別的,效率特別高,主要因為心情更加急切。”一位女工一邊說,一邊飛也似的走著線,手里的活一點不敢耽誤,“前幾天看到新聞,了解到我國有些地方也被波及了,而且損失還挺嚴重,大家都很揪心。不管是送往國內還是國外,多縫制一頂帳篷,受災地區的群眾就少受一點苦,而且早點完活,帳篷就能早點送到災區去。”
做好新一輪強負荷生產準備
盡管企業手頭的海內外訂單工作量已經很大,但當4月26日接到支援災區的加急生產任務時,公司還是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任務。“這批帳篷是我國援助給尼泊爾地震災區的,可能用于災民安置或臨時教室,我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制作完成。” 佳泰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企業接下的這1000多頂帳篷本該用10天的工作周期完成,但為了能讓災區早一天用上帳篷,已優先趕制。
5月4日一早,一輛滿載帳篷的大卡車準備就緒后駛出廠區大門,卡車上“運往災區專用帳篷”的字樣分外醒目。如今,這批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救災援助”字樣的帳篷已如期發往地震災區,1110頂帳篷能為上萬人遮風擋雨。
截至12日晚9時,佳泰公司接到的最新一批救災帳篷生產數量還沒有最終確定,但企業已經連夜通知所有職工,做好加班加點的新一輪強負荷生產準備。(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