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借助韓寒、王珞丹、黃曉明的名人光環效應以及出色的廣告創意,凡客體走紅,凡客誠品(以下稱“凡客)也被深深植入網民的腦海中。幾年時間,凡客的經營戰略都緊緊圍繞如何把“凡客”塑造成中國第一大互聯網服裝品牌而進行。在國內主流網民年齡不超過30歲的市場環境下,凡客鎖定這一消費群體并做出“快公司”的概念,讓凡客這一品牌迅速被消費者接受。
快公司這個概念在凡客成立的前兩年里被陳年在媒體上廣泛宣講,當時凡客的營銷鋪天蓋地,不能不謂之不快。可是幾年后,凡客資金流緊張,前期維護尚佳的品牌形象也在逐步陷入困局,凡客為何會走到瀕臨崩潰的邊緣呢?
問題一:通過高額廣告維持銷售額 產品端卻無突破
凡客在起始階段的模型為少sku的品牌電商模式,通過極致營銷放大單品的銷量來創造銷售和利潤。在取得一定的利潤和銷售之后,再進行周邊產品的擴充,并在一定規模之后擴充到其他品類。
凡客從襯衫到鞋、服裝,后來擴展到家居,現在壓縮了類目,開放了品牌入駐,變成了偏重于服裝領域的天貓。凡客前段時間被曝現金流緊張,拖欠供應商貨款,很多人認為是凡客的類目繁多導致,實則是它的商業邏輯出了問題。
2012年8月,凡客高級副總裁王春煥表示,2011年凡客花在廣告投入上的費用已達到5億元,而陳年隨后在各種場合公開透露,2011年凡客的廣告投放達到10億元。 對于凡客,陳年不惜重金,只是陳年忽略了一點,在凡客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品牌后,產品質量同樣會影響品牌的影響力。從消費者反饋來看,凡客的產品質量太差,無論是面料還是做工,亦或者款式,都難以與“快時尚”的互聯網品牌對應。凡客一直通過高額的廣告推廣費來維持銷售額,在產品端卻沒有太大突破,雖然標榜自己是屬于年輕人的產品,實際上并不了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特征。電子商務靠投資驅動是長線,而且是平臺型,凡客轉了一圈又要做平臺,卻發現從客戶忠誠度到流量和域名等各個方面自己已毫無優勢可言。
問題二:管理不善引發高庫存
生產線、資金鏈、庫存積壓是壓在自主品牌電商背上的三座大山,凡客自然未能幸免。上線前幾年,凡客備受資本青睞,大量融資將資金問題掩蓋。而隨著成本攀升、資金鏈緊張,凡客的問題逐步浮出水面。2011年開始,生產線、資金鏈緊繃、巨額庫存積壓這三座大山向凡客襲來。
凡客客戶的流失源于凡客對步驟的把握不到位。一直以來,凡客在下單量和款式選擇方面單純憑借感覺,暢銷商品一旦售完,凡客不顧打亂工廠的生產計劃強制補貨,而線上由于缺貨又會導致客戶量流失。即使一段時間后貨物重新上架也不再會出現火爆的銷售場面,從而致使一部分的庫存積壓。到2012年底,凡客庫存高達20億元,致使凡客資金鏈緊繃。
商品的訂單數據是依靠企業對銷售數據分析所得的結論來決定的,凡客經營多年卻一直沒有對訂單和用戶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這是導致其庫存暴漲的首要因素。凡客的經營問題被曝出后面臨的是“墻倒眾人推”的局面,隨后,產品設計侵權、廣告涉嫌違法等丑聞相繼出現。厄運產生、資金緊缺的凡客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光環。在2010年至2011年的鼎盛時期,凡客的市場份額為1.2%,位列第十,而到了2013年,凡客占國內B2C電商市場的份額降為0.8%,2012年和2013年,凡客基本上都在忙于消化庫存。
問題三:引入第三方平臺 自有品牌遭重創
2011年中旬,陳年承認由于過度擴張,公司運營出現了問題,同時他意識到,凡客想要做回垂直電商不能一味追求銷售額、新增用戶和老客戶。通過2012年凡客接二連三的促銷活動,凡客的庫存基本被消化。
2013年,凡客的首要任務是盈利。面對這個幾乎所有電商都絞盡腦汁想要取勝的任務,凡客首先想到了引入第三方品牌。而當時,凡客公司內部以及凡客的投資商都不贊成凡客引入第三方平臺,他們認為,這一做法是為了短期盈利犧牲品牌,但陳年依然這么做了。
除了引入第三方平臺,2013年,凡客還嘗試了時尚女裝,收購垂直電商初刻,如今又將重心轉移到襯衫領域,并公開告知:換季買襯衫希望想起凡客。具體要怎么走,陳年依然搖擺不定。為了找到適合凡客的發展路線,陳年屢次試錯的同時讓凡客的品牌也遭遇了重創,融進來的“血”也所剩無幾。
問題四:人才管理遭遇“失控”
早在2011年凡客就推出了高管輪崗制,希望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也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然而事與愿違,輪崗制并沒有發展為陳年想象的那樣激發人的活力。在凡客,很多老員工抱怨輪崗制的混亂,亦有員工認為缺乏歸屬感。輪崗是凡客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策略,但是它的輪崗幅度過大,因此帶來了不利影響。有財務部門的人去掌管倉儲,也有技術部門的人去管理市場,這導致的后果是,被調動者覺得自身缺少被信任感,屬下的員工又對領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頗有微詞。輪崗制并沒有能改變凡客對管理層新人的選拔,反而導致員工的離職。
2011年年底,凡客爆出提前一年進行IPO計劃,擬融資10億美元的打算。為了加快上市步伐,凡客大肆發展經營規模、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以拉動銷量。一味追求企業規劃必定會曝出企業更多的漏洞。有消息稱,陳年為將股權全部攬到自己手里,在IPO之前進行裁員,同時也是為了削減成本,優化財務報表為IPO做準備。于是接下來,高管們相繼離職,管理層不團結、基礎工作不扎實的問題相繼從凡客身上一一得到驗證。
曾經,與凡客一共成長起來的凡客人曾受到業界的高度認可,凡客也曾被同行稱為“電子商務領域的黃埔軍校”,以至于這家公司出來的主要管理和經營人才身價倍增。但是,伴隨著凡客的快速擴張,管理難度日益提升,凡客的這次人才危機更像是一場演出的失控,雖然凡客依然活著,但可以肯定的是軍心已亂,隊伍自然也就不好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