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占地60畝、員工300人的小規模工廠因土地出讓合同到期而搬遷,對本地產業格局和李寧集團的經營來說,或許都是一樁小事。
但對于三水人來說,李寧同當年的健力寶、強力啤酒等,共同見證了風云變幻的改革開放初期,三水本土企業爭當市場經濟第一波“弄潮兒”的歷史,共同塑造了三水產業的文化基因。
三水本土作家植偉森于上世紀80年末、90年代初曾主辦《健力寶報》,與李寧及其家人有過交往,熟悉李寧品牌在三水起家的故事,他回憶起這段往事仍感覺歷歷在目。
“體操王子”李寧的命運轉折點發生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失利,李寧從巔峰跌落,告別了運動生涯。“在燈光暗淡、寂寥空曠的通道盡頭,只站著一個高個子的男人,微笑地捧著一把鮮花在等候他。”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2》一書中如此寫道。
李寧的運動服夢遇上健力寶多元化發展
迎接李寧的人,正是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李經緯的熱情,促成了李寧于1989年4月出任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一職,并注冊“李寧”商標。
其實,李寧退役之際面臨多種選擇:廣西體委邀請他擔任廣西體委副主任,海外某國聘請他為國家隊教練;或者投身實業界,甚至一度傳聞演藝界也邀請李寧加盟。
最終選擇來到三水,除了“李寧與李經緯私交甚篤”,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健力寶如日中天,不滿足于單一的飲料王國,而是實施多元化戰略,與李寧做體育實業的愿望一拍即合。
植偉森回憶,除了運動服裝,健力寶的多元化戰略還包括健力寶旅游、健力寶房地產、健力寶保健品,還有飲料配套的易拉罐、紙箱、塑料等產業。只是,除了李寧牌運動服裝和飲料配套產業外,其它的產業并未發展起來。
“李寧和健力寶高層雙方共同想出了做李寧牌運動服裝的主意。”依靠體育營銷起家的健力寶,慣于吸收體育明星加盟,以提高企業形象和知名度。這一次借李寧在國際國內的聲譽,打開陌生的運動服市場。
1990年8月,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為李寧牌運動服裝推向市場提供了契機。健力寶已有贊助大型體育賽事的經驗,使得李寧牌運動服順利成為“亞運之光”火炬傳遞專用服裝、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服和電視記者專用服。
品牌已經打出,只缺服裝生產。在李經緯的牽線下,新加坡康基實業有限公司與健力寶合資成立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主要生產李寧牌運動服裝,李寧出任總經理。康基實業有限公司提供服裝廠所需的部分資金和技術設備,并為其提供國際銷售渠道。
僅用7個月時間,一座建筑面積達5000平米的現代化廠房便建成交付使用,廠房的屋頂上豎起巨幅李寧運動服廣告牌,甚為氣派。然而,現在這座位于三水新城廠房,在保利中央公園、三水萬達廣場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的包夾下,卻顯得格格不入了。
在健力寶當學徒常受李經緯力挺
李寧給植偉森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穿著一身健力寶廠服,“謙虛、隨和,完全沒有想象中世界冠軍的架子。”
剛加入健力寶的李寧,身份更像個學徒。“剛來時,李寧并不懂商業,但他很謙虛,愿意學。”擔任健力寶總經理特別助理后,李寧除了參與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管理,更多是發展企業的公共關系,奔波于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聯系洽談業務。
很快,李寧便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健力寶作出了貢獻。健力寶與日本富士、韓國三星等多家國外公司競爭1990年北京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贊助專利權。有國外公司開出300萬美元的高價,而此時健力寶公司只拿得出250萬人民幣。
李寧到北京找到體育界名人,請他們同到亞運會籌委會做說客。李寧還打起了“愛國牌”:讓外國人的商標貼在象征中華民族之魂的火炬上在全國傳遞,實在是中國人的一種恥辱。據說,籌委會火炬處處長在李寧的游說下,一度感動得哽咽。
最終,健力寶以260萬元人民幣取得亞運火炬傳遞活動贊助專利權。李寧本人也被委任為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迎接亞運圣火的第一棒接力手。
如果說處理公關事務依然是李寧名人效應的體現,那么之后籌辦運動服裝廠的過程中,李寧表現出了學習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植偉森說,籌辦服裝廠之初,大家把李寧看作是服裝業的外行;但開始做事后,同李寧共事的人都驚奇地發現,他對服裝生產的工序和流程都極為熟悉。一件成品從制衣車間拿出來,李寧便會對其設計的款式、穿著的舒適程度、產品的質量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下子讓大家覺得他很內行。
為了選用高質量的運動服面料,李寧跑遍了全國稍有名氣的毛紡廠和針織廠,但都不符合他的要求。后來通過新加坡合資方在臺灣找到一種俗稱“絲蓋棉”的面料,表面由絲之成,挺括、光滑,內里用棉,吸汗舒適。
這種面料使得李寧運動服一推出就比市面上其它國產運動服高檔。“當時我們穿上李寧運動服是很光彩的,走在大街上很神氣。”李寧運動服一推出,植偉森就為兒子買了兩件。
李寧能夠快速轉型企業經營,也離不開李經緯時常在各種場合力挺。
在健力寶1990年度表彰大會上,李經緯頗有“先見之明”地說,“這個運動服裝廠(李寧)是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屬下企業中最有希望和前途的一家企業。”
2013年4月26日,李寧回到三水參加李經緯的追悼會。盡管兩人的上下屬關系已經過去近20年,李寧提到李經緯時仍稱“老板”。送別會后安排了飯席,李寧跟眾人說:“這是老板請你們吃的最后一頓飯,以后就靠你們自己找吃的了。”
把事業和家庭都放在了三水
李寧8歲離家訓練體操,一直到退役,和家人都是聚少離多。進入健力寶之后,李寧的家人也來到三水團聚。李寧的父親李世波出任健力寶集團公關部副主任,哥哥李進任健力寶公司駐北京負責人。
植偉森與李世波相熟,他還記得健力寶的員工都稱李世波為“王爺”,“因為他是‘體操王子’的父親。”他還時常受邀去李寧家中作客。健力寶公司安排李寧一家住在三水西南華僑新村,四室兩廳的大房子,李寧的許多親戚住在一起,很熱鬧。
“一進門,客廳中擺著一個精美的玻璃柜子,滿滿當當地擺著李寧的獎牌,每個獎牌上都有一個小射燈照著。來作客的每個人都會在柜子前駐足端詳。”植偉森回憶,李寧把事業和家庭都放在了三水。
李寧退役后,一直有個體操學校夢,為體壇培養人才。投身實業界,夢想有了經濟基礎。1991年,由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體委聯合創辦的李寧體操學校在佛山成立,李寧任校長。2004年,李寧還曾來到佛山,手把手向李寧體操學校的19位小朋友傳授技藝。
李寧與三水的故事,到1993年便接近尾聲了。1992年底,李寧公司分別在北京、廣東成立三家公司,各自從事運動服裝、休閑服裝和運動鞋的生產經營。李寧奔波于北京、廣州和香港,在三水的時間逐漸減少,其公司業務重心也逐漸向北京轉移。
1994年,李寧公司進行股改,脫離健力寶集團;1996年,李寧集團總部正式從三水遷往北京。
植偉森回憶,李寧公司起步之初為了迅速擴大銷量,采取了貼牌生產的模式,僅在三水就有多家服裝廠為李寧代工。因此三水的李寧工廠起初就規模不大,總部搬遷之后更是沒有再擴大規模。
植偉森至今仍持續關注李寧公司的相關新聞,他感覺現在的運動服裝市場競爭太激烈,和李寧起步之時完全不同。“當時國內沒有(同類)公司能和李寧相比,國外的品牌尚未進入中國市場。”而“為國爭光”、“讓中國運動員穿上國產運動服”等愛國主義情結也為李寧品牌增光不少。
“沒有健力寶、沒有三水,就不會有李寧。”因此,李寧公司的公開資料中,把李寧三水工廠稱為李寧品牌的發源地。
李寧品牌與三水大事記
■鏈接
1988年
?漢城失利,李寧從鮮花與掌聲中跌落,社會輿論也由原來的贊揚變成了責難。12月16日,李寧在深圳體育館舉行了盛大的告別晚會,時年26歲。
當時全民經商的熱潮正在興起,李經緯盛情邀請李寧加入健力寶。
1989年
?4月21日,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舉行聘任儀式。
?同年,中新(加坡)合資的“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成立,主要從事“李寧牌”運動服裝的生產經營,李寧出任總經理。
1990年
?8月,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寧牌運動服,在青藏高原傳遞亞運圣火火種。25億中外觀眾知道了健力寶和李寧牌。
?7月,李寧牌運動服被指定為11屆亞運會火炬傳遞運動員、中國亞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上臺領獎和中外電視記者采訪亞運新聞專用服裝。
1991年
?由健力寶投資1600萬的廣東李寧體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獨立負責“李寧牌”運動服、運動鞋的經營。
?1991年到1994年期間,李寧繼續走贊助體育活動的路線,并開始了多元化產品嘗試,李寧運動服、李寧鞋、李寧皮帶、李寧領帶等。
?李寧牌服裝廠生產的李寧牌系列服裝榮獲國家經貿部部優產品獎。
1992年
?年底,李寧公司分別在北京、廣東成立三家公司,各自從事運動服裝、休閑服裝和運動鞋的生產經營。并且,李寧開始有意識地聘請專業人才加盟。
?為李寧公司發展起過關鍵作用的第二任總經理陳義宏,就是被李寧從當時有名的運動服生產企業“十佳”公司請來的。
1993年
?陳義宏以及一批專業人才的加入,創造了1993年到1996年李寧公司的第一次輝煌,公司營業額每年以100%的比例增長。
1994年
?年初,李寧同有著“中國股改第一人”之稱的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見面。劉紀鵬從1988年開始即進行企業的股份制咨詢,他極力鼓動李寧脫離健力寶。
?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變動措施,李寧公司就從健力寶脫身。
?而健力寶投入的1600萬,李寧分三次用現金進行了償還。
1995年
?年底,李寧集團成立,李寧親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6年
?年初,集團總部“北上”,從廣東遷到北京。(南方日報)